相信不少人看见这个标题的时候,都会认为这是句废话。因为不少人在购买益生菌的时候,会先看益生菌的活菌数!并且还有不少人把这个当成衡量益生菌好坏的唯一凭证。
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活菌数量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给人体肠道及时补充大量益生菌!同时为了防止益生菌在到达肠道之前就死掉,让更多活菌到达肠道!
下面就从这两个目的进行解析活菌数究竟有没有用处!
不过在解析之前,我们需要来一些名词解释!
CFU,这个词想必大家都见过吧?不少益生菌产品上都有,而且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的CFU,甚至还有上千亿的CFU!真的是好可怕~~
CFU:菌落形成单位,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群落总数。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简单的说,CFU就是有效活菌的大致数量!几十亿的CFU就是把那款益生菌产品打开,均匀撒在培养基上,可以出现几十亿个菌落!
这个单位常被用在检验细菌浓度时。
益生菌:顾名思义,这个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而且在人体中有绝大多数都是益生菌,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
人体肠道之内有着大约十万亿个细菌,其中包含了数百种菌种。这些细菌每天都在分裂,死亡。但是有些时候,新生益生菌的量会小于死去的益生菌量,这个时候,便需要补充益生菌了!
一般在人体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心情抑郁等情况下,会出现益生菌数量减少。而益生菌减少之后,首先就会影响到肠道的排泄功能,这个时候,大便就会不通畅,会出现便秘或是腹泻的情况。若是益生菌长期不足,还会影响人体吸收能力,和免疫能力,让吸收变缓,免疫变差。最后导致人体亚健康。
好了,名词解释结束,先为大家说下,为了给人体肠道及时补充大量益生菌,所以才加入了那么多益生菌,这样有什么作用。
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只有急性腹泻之后,益生菌大量缺失才需要补充大量益生菌。比如,100亿CFU的益生菌,在腹泻的时候吃比较好。(每天吃难道不怕补多了?)
那么多的益生菌让人每天都吃下去,如果不是商家傻,那就是这个益生菌在抵达肠道的过程中就会死去大半,到肠道的会有很少很少!(注:有保健效用的产品才会被允许打赏小蓝帽!)
这样就自然转到了下一个问题,那就是益生菌的定植量(就是益生菌可以扎根在肠道的数量!)。只有定植率高的益生菌才是真正的好益生菌!而定植率才是真正的关键!
益生菌虽然繁殖很快,是活菌就可以繁殖,在益生菌产品中,还是常温下,怎么可能不繁殖?怎么可能不死亡?怎么可能和标签上面写的活菌数一样?
现在你还觉得活菌数有什么用吗?(纯粹为了好看!)
所以益生菌还是要适合的好!如果吃的是不适合益生菌很容易让大量益生菌死在去往肠道的路上!
而适合自己的益生菌则可以大量存活,一路到达肠道,为你的健康作出贡献!只要适合,就算活菌数远小于不适合的益生菌,也能发挥出其几倍的作用!
最适合我们的恐怕也只有来自中国的益生菌菌种了!
A
Probiotics
益生菌有何作用
1、益生菌有缓解乳糖不耐症状,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的作用:益生菌有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它能分解乳糖成为乳酸,减轻乳糖不耐症。
2、促进肠道消化系统健康: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减少毒素,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
3、益生菌能代谢产物产生生物拮抗,增强人体免疫力:益生菌可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
4、降低血清胆固醇:可能与其调节和利用内源性代谢产物并且加速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服后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粪甾醇类物质。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5、益生菌有预防阴道感染的作用:不少益生菌有酸化泌尿生殖道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降低pH值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还可以通过与有害细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
6、帮助吸收营养成分:如果每天摄入益生菌,不仅能够扼制肠内有害菌群的产生,还能为肠内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健康肠道。
7、有缓解过敏作用:益生菌调节体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达到缓解过敏的免疫疗法。
B
Probiotics
如何选择合适的益生菌?
选择安全菌种,目前最为人类熟知和长期安全食用的益生菌是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类。
菌要活着的,活菌的意义在于要保质期内都是活菌,而非出厂时,且能有超强的而胃酸,胆盐的能力,达到肠道内才能起作用。
C
Probiotics
益生菌如何保存?
益生菌产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当温度超过60℃时,益生菌会进入衰亡阶段。这样会引起里面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营养需求人群:
1
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咳嗽者
2
经常服用抗生素者
3
肠道功能失调,腹泻者
4
消化不良,大便干燥者
5
奶疹、湿疹或过敏者;断奶及更换奶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