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是在优质牛奶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些益生菌发酵而成,它保留了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因为益生菌的发酵作用,让牛奶里的蛋白质、脂肪更容易消化,让牛奶里的钙、铁、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此外,酸奶还能减轻一些宝宝因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胀等。
6个月前后的宝宝可以开始尝试酸奶,注意和添加辅食一样,要由少到多。饭后1~2小时后喝酸奶,分量以不影响宝宝吃奶和其他辅食为宜,一般100~200毫升/天。酸奶不能加热,会影响口感,更会导致益生菌灭活。最好选择出厂日期在2周内的酸奶,本来数量就不够充分的益生菌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大大衰减其活性及数量。
酸奶是孩子非常好的辅食之一,有着孩子喜欢得口味,还方便妈妈给孩子喂食,但想通过酸奶满足孩子对蛋白质或钙等营养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必须明确的是,酸奶不能代替宝宝的主食,如配方奶粉和其他辅食,过多喂食酸奶,宝宝还会出现“泛酸”“腹泻”等不适症状。另外,妈妈们还需要知道酸乳饮料不等于酸奶,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我曾与对益生菌有着多年研究的崔岸先生交流,多年来致力于对益生菌的研究,与欧洲著名益生菌专家有过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在他所著的《自然疗法——益生菌保健与使用指南》一书中有这样的介绍:
孩子患病后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可抑制肠道致病菌,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双向解决腹泻、便秘等消化问题;可促进多种维生素合成,促进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维持肠粘膜正常的通透性,解决过敏、乳糖不耐受和湿疹问题。
只要是使用抗生素的孩子,建议在用药后2小时补充益生菌,这样能有效减轻菌群紊乱引起的继发性腹泻。其实,益生菌对健康的作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妈妈们能知道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产品,会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宝宝和家人。
益生菌分类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
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
当人体住满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一旦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那么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就会随之而来,人体的健康就会亮红灯,而这时适当添加复合菌发酵饮品,协助体内菌群平衡,才能让人重现健康状态。
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传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在出生后最初六年都处于易感期,这段时间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这些小状态不但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治疗性的化学药物,妈妈们势必会担心对宝宝带来的伤害,而益生菌,这种以菌制菌的独特天然生态疗法,通过维持肠道菌丛平衡,保持益生菌优势地位。改善宝宝免疫力、促进肠胃消化吸收,预防各种疾病,守护每个宝宝健康均衡成长。
益生菌在维持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同时,既能促进人体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又能加强消化功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关注菌株。因为只有经过临床验证的益生菌菌株才会对健康有益,如: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关注数量。因为食品中益生菌的数量与对身体的帮助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关注活性。益生菌的活性与生产日期、保质期有关,与剂型、包装有关,与菌种耐酸耐胆盐性能有关,与益生菌发酵工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