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主要包括酪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益生菌分两种:
一种是人体自带的益生菌,可以理解为“原住民”。这个主要是婴儿通过母亲的体液遗传过来的,到了3岁左右就可成熟,然后生生不息地陪伴我们一辈子,这种益生菌是越多越好的。
另一种就是从来外界补充的益生菌,它主要是在人本身的益生菌出现问题之后,要起补充作用的。之后能不能定殖,能不能符合我们人的个体,就要看两者的兼容性了。
肠道内存在着非常发达的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
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增进肠道蠕动,还能改善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
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改善肠胃道系统的免疫功能,益生菌对艾滋病感染者有益处。那么,他们是怎么对艾滋病人的肠道进行有效的保护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尽管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首选,但和未感染HIV的人相比,接受ARV药物治疗的HIV患者死亡率仍然较高。
在HIV的感染过程中,被感染者机体会产生防御性的炎症反应。该反应对感染者的肠壁(也被称为肠粘膜)可造成损伤,致使肠道内微生物失去肠壁束缚,侵入血循环,从而引起威胁患者生命的全身系统性感染。
寄生在肠道内的菌群对肠粘膜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大量的证据也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使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艰难梭菌感染和肠炎这样的肠道疾病患者受利。
在本期的《临床研究》杂志中,来自于美国国立变态反应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由JasonBrenchley带领的研究人员表示补充肠道益生菌对接受ARV药物治疗的HIV患者可能也有益处。
Brenchley和其同事在人类HIV感染模型——感染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豚尾猕猴中进行了该项研究。感染的猕猴被给予了ARV药剂或混有多种益生菌的ARV联合药剂。他们发现,与仅给予ARV药剂的感染猕猴相比,接受益生菌和ARV联合药剂的感染猕猴不仅在胃肠道免疫功能上有改善,其炎症水平也有下调。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JudithAberg及其同事在一篇相关评论中,对这些新发现如何能使HIV患者受益进行了讨论说明。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控制艾滋病蔓延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法早点问世。能够让众多艾滋病患者远离死亡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