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内容:
①所有的病人均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②要防止经血传播的疾病,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的疾病;
③强调双向防护: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和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眼睛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到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周裙;
⑤处理所有锐器时应注意防护及被刺伤;
⑥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2
医疗废物
分类: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五种。
感染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的特征: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感染性废物包括:
①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各种敷料;
②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
③废弃的被服;
④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⑤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⑥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
⑦废弃的医学标本;
⑧废弃的血液、血清;
⑨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病理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的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病理性废物包括:
①手术及诊疗过程中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②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③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损伤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的特征:能够刺伤或割伤。
损伤性废物包括:
①针头、缝合针;
②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③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等。
药物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的特征: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药物性废物包括:
①抗生素、非处方类药;
②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③致癌药物;
④可疑致癌药;
⑤免疫抑制剂;
⑥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的特征:具有毒性、腐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
化学性废物包括:
①废弃的化学试剂;
②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③废弃的汞血压计、温度计。
3
其他院感知识:
1、科室有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有护士长、监控护士。
2、有管理文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监测方法及判定结果》、《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
3、发生院感病历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灭菌剂应每周做监测,含氯消毒剂应每日做监测,消毒剂每三月做监测。
5、肥皂干燥保存;传染性引流物、体液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传染病人应有标识。
6、手术间、办公区、走廊、特殊感染手术设专用墩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洁,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7、听诊器清洁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气压止血仪袖带保持清洁,如有污染随时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浸泡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8、吸引器缓冲瓶每日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9、推车铺一次性床单,做到一人一换,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
10、高压灭菌的无菌包体积:30×30×50cm,重量:金属<7kg,敷料包<5kg.
11、无菌物品、器械放于无菌专柜储存,要有醒目的标志。
12、各种注射一律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锐器盒必须加盖使用。
1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2小时不得使用。
14、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缸一经打开不得>24小时。
15、手术间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安尔碘注明开启时间,每周更换两次。
16、医疗垃圾盛装量达四分之三时扎口,扎口处有中文标识。
17、医疗废物有文字说明,盛装物有图形、中文标识,标识清楚。
18、医疗废物在科室存放时间不能>24小时。医疗废物交接后,由双方签字。
19、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存放离墙≥5cm,离地≥20cm.
20、存放容器应按时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
21、蒸馏水有效期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