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已成为当今世界3大死亡原因之一。2012年世界各地最新死因排序显示,除美国仍以心脏疾病居死因榜首外,其余所有地区包括中国和英国均恶性肿瘤占死因首位,死亡率高达20-30%。2013中国卫计委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2010、2012年中国和台湾的癌症标准化死亡率在倒数第6-7名。对于多数国家的癌症患者,抗癌药的费用负担都比较重,原厂药月花费中位数占人均GDP的比例较高,其中中国占288%,印度占313%,南非占157%,英国占78%,美国占192%。
台湾癌症管理政策
台湾在2003年由国民健康署积极推动癌症防治策略,2005-2009年启动癌症防治五年计划,2010年以后将癌症的重点防治的重点逐渐由治疗提前至癌症的筛查及预防。出台了癌症防治政策及国家癌症防治法,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服务。该政策要求医院应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健全的组织机构,由专职副院长直接管理。组织机构由执行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组成。执行机构即癌症中心(包括:癌症委员会、癌症登记资料库、癌症诊疗服务以及癌症照护质控等部门);督导管理机构由不同的管理小组组成(包括:质控管理小组、教育训练、登记、筛查,个案管理,安宁缓和小组等);国家的政策要求医院应执行营养筛查及会诊制度,并根据营养诊断提供合理的营养照护,为患者提供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营养干预及饮食宣教。
2008-2012台湾十大癌症五年生存率数据统计显示,十大癌症5年生存率中美国多数都比台湾高,与美国的癌症管理制度相对更健全不无关系。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营养管理原则
在癌症患者的营养管理上,饮食的宜忌不能靠老百姓的耳口相传,而是需要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因此癌症的防治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专业的营养治疗及饮食教育。
美国Emory的统计,各种疾病中平均药物治疗的无效率,癌症最高,比例大约是75%。癌症病人确诊后多数经历手术、放化疗等积极治疗期,治疗后的康复期,最后是癌症的复发及生命的终末期。据美国统计68%癌症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因此,癌症患者从诊断至死亡之间有一段很平和的过程,这段时期如果给予合理的营养照护对于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癌症康复期的营养管理有几个重要原则:首先应保持身体机能和膳食营养的平衡,也包括中医讲的阴阳平衡,在生理上的刺激与抑制的平衡,疾病和治疗的平衡等。第二个原则应关注患者的营养问题(如:1、是否需要改变饮食;2、是需要增加运动还是完全不能运动;3、是需要长胖还是需要减肥4、是否需要吃点补品)。第三个原则:为预防癌症的复发、第二癌症的发生以及产生其他慢性病等,建议长期存活的癌症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1、维持合适的体重;2、保持健康的饮食;3、保持合适的体能运动),以降低癌症风险。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体重管理
几乎所有统计都显示,肥胖与多数癌症,包括大肠癌、宫颈癌、食管癌、胆囊癌以及血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体重增加与癌症存活呈负相关。研究显示肥胖的乳癌患者较体型正常的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增加14-29%,前列腺癌患者增加20-21%,结直肠患者增加10%。
体重管理的关键是长期控制热量摄入,同时降低机体脂肪,而不是瘦体重。因为能量及体脂肪的减少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血糖升高。动物试验证明,饮食热量的控制可以延长寿命。机制与限制热量增强身体对于环境疾病的抵抗力,导致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增加有关。而糖皮质激素在一定范围具有提高免疫力及抗癌的效果,而过高则会产生毒性反应,故热量和体重控制的关键是把握好动态能量平衡点。应教育癌症患者重视体重管理,通过限制饮食摄入的热量及酒精的摄入,同时增加体能活动控制体重。
癌症患者的饮食调理
癌症的影响因素中基因遗传占5-10%,环境因素占90-95%,而环境因素中饮食占30-35%。因此,饮食调理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研究显示,纽西兰荷兰等地区油脂摄入过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尤其是乳癌的发病率较高,统计学研究显示乳癌的发生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相关。
生酮饮食似乎可以改变癌细胞的代谢,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癌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会有新生的核苷酸生成,所以生酮饮食是否可以治疗癌症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
饮食防癌的机制是通过基因外的调控抑制细胞的癌变,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膳食多酚可抑制致癌基因的产生,增加抑癌基因的功能。与化疗药物利用化学物质来改变癌细胞的代谢相似,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也可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食物中的植物化学物,限制热量,调节内环境来改变身体的代谢压力、细胞内质网的压力以及氧化压力等,从而抑制细胞的癌变,预防癌症,炎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食物中的许多植物化学物番茄红素、茶多酚、姜黄素、大豆异黄酮、槲皮素、绿原酸、白藜芦醇等均可起到抑制细胞DNA的甲基化作用等。
癌症患者的运动管理
研究证实,运动可增强抑癌基因p53。运动的基本原理是肌肉收缩,而肌肉收缩可增加细胞能量代谢酶(AMPK)的作用,AMPK可增加肌肉细胞粒线体功能,增加脂肪氧化,降低癌症生长,从而起到抑制癌症的作用。从细胞学上来看,肌肉切片在经过4个月的运动后,线粒体增大,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下降。
全美的研究发现,休闲式体能活动(走路)即可降低肺癌的发生。在日本有10项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因此,癌症患者应避免完全卧床。
小结
癌症患者不仅仅需要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还需要重视终生营养管理:
医院应有完整的评估系统,随时告知患者的疾病及营养等状况;
癌症的生成因素环境是主因,体重管理、维持或降低能量平衡点是我们的目标;
癌症患者的饮食习惯与癌症发生关系密切,需要合理管理饮食,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进行基因调控需要更多的研究;
热量限制可以预防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多种疾病;
癌细胞代谢功能可通过饮食的调控,其原理同化疗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