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外科 > 探讨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用药策略

探讨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用药策略

2017-10-26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中最为关键的因子,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整个过程。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VEGF生物活性,阻止其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多种抗肿瘤血管的作用。

  从作用机制看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中最为关键的因子,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整个过程。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VEGF生物活性,阻止其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多种抗肿瘤血管的作用。

  首先,肿瘤血管退化:贝伐珠单抗通过阻断VEGF通路,使肿瘤血管迅速退化,从而切断向肿瘤细胞提供其生长所需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正因这一作用,贝伐珠单抗在许多治疗中都能显著提高和保持肿瘤治疗的疗效。其次,使存活的肿瘤血管正常化:在部分肿瘤血管退化的同时,许多存活的肿瘤血管也会受到贝伐珠单抗的影响。贝伐珠单抗作用下,降低肿瘤组织内的压力,改善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内的传递,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因此,奠定了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的基础。再次,持续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生长:贝伐珠单抗还可以持续抑制对肿瘤进展非常重要的血管芽生。这种持续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的能力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抗血管生成的策略选择

  通过以上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看出,抗肿瘤生成治疗应该贯穿整个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早期并持续抑制肿瘤血管是晚期结直肠癌(mCRC)患者重要的治疗策略。

  陆续多项Ⅲ期临床研究提示,一线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在mCRC治疗中显示出一致的生存获益。其中的化疗方案包括奥沙利铂为基础、伊立替康为基础及FOLFOXIRI(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的三药方案。

  除上述已经被证实有效的一线治疗,当前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维持治疗都已被证实其明确的疗效,如CAIRO3、AIO0207等研究。为贝伐珠单抗应用于一线治疗及二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提供充分证据。

  同时,在一线治疗进展后的跨线治疗阶段,经TML、BEBYP等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用于跨线治疗mCRC仍为患者带来获益。

  此外,阿帕西普、瑞戈非尼等其他药物也被证实有效治疗mCRC,但这些新的药物价格较为昂贵,使得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面临经济困难。而在当前标准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维持、跨线二线、再维持这一系列的治疗策略应用当中,应用贝伐珠单抗能够为患者和医生都解除经济方面的限制,使得这样的持续治疗策略在我国能够很好的实行。

  小结

  总的来讲,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研究与发展,使得临床学者重新思考新的抗肿瘤药物治疗策略。不仅是应用既往的化疗等手段杀灭肿瘤细胞,而需要更加针对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血管生成,多方位多角度地打击肿瘤,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杀灭肿瘤。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