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病房收治了一名年轻的尿毒症患者,是一位28岁的未婚姑娘小李。小李怎么年纪轻轻就尿毒症了呢?问题还出在她的体重上。
据了解,小李来医院的时候,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急查结果连医生们都吓了一跳,血肌酐高达1200umol/L!而正常范围在40-110umol/L,大于707umol/L就意味着是尿毒症,已经没有任何中西医保守挽救的余地,只好直接进入了透析阶段。更加可惜的是,小A在一年前单位体检中,就发现有蛋白尿,但因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一直没有重视,直到如今酿成苦果,已是后悔莫及。
“只有28岁,年纪轻轻还未成家,怎么就患上尿毒症呢?”小李的父母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肾科孙伟主任在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后,排除了遗传、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最终考虑与肥胖有关。
原来小李身高1米6,体重却超过200斤。其实,她小时候算是个标致的小美女,上了高中后,因为学习压力大,喜欢吃东西缓解压力,时间一长越来越胖。上了大学后几次想减肥,均告失败。
孙主任解释说,人体内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有四分之一的血液经过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肾小球就像一个筛网一样,上面有很多的小孔,正常情况上只能经过一些中小分子,大分子不能经过。然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相应的肾脏也会增大,肾小球“工作量”也跟着被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筛网的孔径变大,能漏出的蛋白变多了。时间长了,肾小球发生了一段一段的局灶硬化,毛细血管网就会产生斑痕、纤维化,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功能。久而久之,肾脏失去了代偿功能,水液和毒素蓄积在人体内不能排出,最终导致尿毒症。
值得注意的是,过于肥胖的人群往往伴有缺氧、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并发症,这些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肾脏。
“其实小姑娘可以完全避免发展到尿毒症。”孙伟主任表示,早期肥胖造成的损害虽然非常隐匿,不容易发现,但依然有蛛丝马迹可寻,如检查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出现蛋白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及早去正规医院的肾内科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另外,适当的生活调养也十分重要。首先要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荤食和高蛋白食物,均衡饮食,另外要增加活动量,多运动,必要时可以服用药物,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降糖药等。
其实除了肥胖,还有一类人也容易肾病缠身!
爱忘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经常无精打采……出现以上情况,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压力太大、脑子太累了或是没休息好。其实,这些表现也可能与“肾虚”有关。
肾与大脑关系密切
《黄帝内经》记载:“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意思是说,肾是藏精的,精是生髓的。
中医认为,髓又分为骨髓、脊髓、脑髓三部分。其中,骨髓藏于全身骨骼之中,起到营养骨头的作用,最终汇聚到脊髓;同时,脊髓又和脑髓相通,皆由肾精所化生。
也就是说,大脑的营养来源于肾精。因此,肾功能的好坏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
另外,《医学心悟》中也有“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之说,也说明了肾之精气盛衰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文景进一步解释,正是由于肾与大脑间的微妙关系,我们才可以通过养肾来益脑。
如果肾气健旺、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灵巧。
若肾精亏少,脑髓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头晕、健忘、思维迟钝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