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又一次名扬天下······
近日美国的一些麦当劳门店出现示威及混乱,更有顾客大打出手,要向警察求助。
而混乱的源头,竟然是一款四!川!辣!酱!······
事情还得从19年前说起···
1998年,为配合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宣传,麦当劳推出了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麦乐鸡块蘸酱——四川辣酱,并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木兰酱。
由于这款辣酱是为了配合《花木兰》电影的限时生产,所以在它很快席卷美国之后又很快消失了,麦当劳之后再也没生产过这款辣酱。
直到最近,美国热播动画片《瑞克和莫蒂》中,主角瑞克发出发自灵魂的呼喊:“四川辣酱是我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瞬间勾起了美国人民(吃货)对辣椒酱的美好回忆。
在网上,某“收藏家”拿出一袋1998年的过期四川辣酱来拍卖,经过100多轮的竞价,底价10美元的这袋辣酱最终竟以1.47万美元(约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于是,麦当劳准备再蹭一波热度,宣布在10月7日这一天在部分美国门店限量供应这款四川辣酱。可麦当劳显然低估了人们对这款辣酱的执着······
例如,在其间的某家分店,有上千人排队等候,麦当劳却只准备了70包辣酱…
于是在亚特兰大和迈阿密,失望的粉丝为争夺辣酱大打出手,甚至打电话报了警。而在纽瓦克,吃货们举起标语,高呼“我们要辣酱”······
有网友甚至呼吁要为此抵制麦当劳,认为商家只是以四川辣酱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
作为回应,麦当劳向错过此次限量供应的顾客致歉,并承诺这款辣酱将在今年冬天彻底回归。
吃货的又一个胜利(欧耶!)······
有人猜测,可能是那些从前吃过四川辣酱的美国人到了中年,到了集体怀旧的时间,才引发了这次抢购热潮。也有人说,这压根就是商家的饥饿营销策略,大家都被麦当劳忽悠了。
确实,这件事儿经过纽约时报、福克斯新闻、英国广播公司这些大牌媒体这么一报,估计好多人都想尝尝四川辣酱的味道了。
不过想想,对于吃惯了各种甜的、咸的等单一口味的美国人而言,这种辣中带着一丢丢甜的口感也许还是很吸引人的吧。
而且适当吃点辣,对身体确实也有好处。
适当吃辣有益身心
适当吃点辣可以促进食欲:辣椒素让人的味觉感受器官更敏感,能更细腻地感觉到食物的美味,辣味的食物更下饭就是这个道理,人在没有食欲的时候,适当吃点辣味食物,就能增加食欲。
微辣能让人感到“爽”:辣其实是一种轻度痛觉,而不是一种味道。吃辣的时候,大脑会以为是痛苦来袭,释放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让人释放压力、产生愉悦感。所以,吃辣椒的时候,我们都是痛(轻微的)并快乐着的。
辣椒有丰富的维生素:辣椒中含有的维生素种类很多,其中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为丰富,所含的辣椒素还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过度吃辣伤身
不过,凡事适可而止,身体对于辣有一个“承受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就只有“痛”而没有“快”了,而且,对身体也没有好处。
过度刺激食欲,容易使人吃得过多,引起肥胖、三高等问题。
辣味菜一般口味较重,往往伴随着高油、高盐。经常重口味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过度的辣会刺激消化道分泌过多的消化液,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胃肠蠕动增加,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辣椒。
吃辣太多还会让菊花遭罪,有痔疮的同志千万远离辣椒。
讲了这么多,有人会说:我压根不能吃辣,一点都不能沾。
我只能说,吃辣这事基本不需要天赋,多吃几次就习惯了。可以从微辣开始练习,逐渐的适应,说不定哪天你就成了一个无辣不欢的“湖南人、四川人”了呢,虽然小编并不推荐。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能吃辣的人,也有被辣哭的时候。
怎么解辣?
喝水有用吗?用处不大,辣椒素不溶于水,所以水并不是“解辣”的好办法。那该怎么办?
冰水漱口:既然辣是一种痛感,冰水降温可以对抗局部灼热感;
冰的全脂牛奶:牛奶中的酪蛋白是很好的乳化剂,可以很有效地把辣椒素包裹起来带走;
紫苏油:紫苏油、紫苏泡水都可以解辣,小编亲自试验有效,至于原因,我也布吉岛,哪位科学大拿去研究研究;
酒精(反面例子):理论上将,酒精可以溶解辣椒素,但浓度必须高于20%,所以一般的红酒、啤酒并没有什么用。而高度数的酒,本身会刺激味蕾,里面含的醛类物质也会让你感受到辣(比如喝白酒的时候会觉得辣嗓子),所以喝了还不如不喝……
不过,如果是“辣”到了手,用酒精来洗倒是一个好办法······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