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腿疼是因为骨质疏松,说明此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单纯补钙为时已晚。
护骨、补钙这件事,20岁前就该重视。要想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这6点小知识,你一定要了解!
一.骨质疏松不是老人病
我们20岁左右时骨量沉积就达到最高骨量的90%,大约到30岁达到骨量最高峰,到此骨量积累停止。在此之后,就慢慢进入了骨量减少期。
但有的年轻人每天都“宅”在室内,晒不到太阳,也不喜欢运动,有的还熬夜、偏食、喜烟嗜酒、盲目减肥,这些都会影响骨骼健康,年纪轻轻就骨质疏松的案例也并不鲜见。年轻时骨量的累积不理想,以后“啃老本”就更“穷困潦倒”了。
二.孕妇乳母一定要注意补钙
胎儿的全部营养来自于孕妈,如果孕妈不注意补钙,会影响胎儿骨骼生长,孕妈本身也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哺乳期的妈妈也是一样,为了两代人的健康,补钙都是有必要的。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中期每天钙摄入量应达1000毫克,而孕晚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每天钙摄入量则要达到1200毫克。
三.晒太阳很重要
我们的皮肤必须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才能生成维生素D3,促进钙的吸收,维持骨健康。
现在骨质疏松盯上了年轻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班族每天坐在室内,一整天都晒不到太阳。即使工作再忙,也最好在早晨十点之前、晚上四点以后出去晒晒太阳,有益骨骼健康。
四.高危人群要密切关注骨密度
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下这4类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要更密切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
1.绝经后的女性;
2.60岁以上的男性;
3.曾发生过骨折的人们;
4.患有容易导致骨量丢失的相关疾病或是长期服用会影响骨钙水平药物的成人(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