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中医治疗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也称作转移性)两种。
这里说原发性肝癌,它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在我国家里算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癌症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
其发病率约占所有癌瘤的1%-7%左右,并且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多见,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到49岁为多,男女比例为3~5:1。其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和其它化学致癌物质有较密切的关系。
西医手术切除,一年存活率为20%左右,五年存活率很少超过20%。本病目前在临床确时,中晚期病例约占90%左右。中医疗法成为肝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
原发性肝癌属于中医学的癥瘕,积聚,肥气,息贲,脾积,痞气,黄疸,肝积,癖黄等症范畴。
历代中医著作中均有类似肝癌的症状,体征和成因的记载。如《灵枢》《难经》《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医学入门》《医宗必读》等。
中医范畴来说:本病病因病机为外感寒湿的,湿热邪气侵袭人体,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因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著而成积,蓄为腹水。
内正气不足,脏腑气血亏虚,湿困脾阳,湿蕴化热,郁蒸发黄。其主要症结为正气虚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水湿痰凝,热毒结聚,病属正虚邪实。
治则应攻补,兼施以补为主,以攻为辅
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病程阶段的不同表现,具体辨治,不可拘泥。若大积大聚,不搜而逐之,日进补汤无益也。“初者受攻,中者且攻且补,末者受补”《医宗必读》。
辨证施治可分为六种类型
1.肝郁脾虚
2.湿热郁滞型
3.脾肾两虚
4.脾虚湿热
5.肝肾阴虚
6.瘀毒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