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朋友家的宝贝出生时,听力筛查试了3次都没通过。出院后,护士让家长在42天复查的时候,一定再做1次听力筛查,结果42天复查也没能通过。宝宝在体检的时候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追声,但平日里宝宝睡着了,稍微有点大的动静就会被惊醒,跟她聊天时也会跟你互动。大人心里十分担心,想知道宝宝长大后会不会好?
根据研究显示,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约为1‰-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
什么是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听力检查。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来表示。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和对具有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新生儿,都是听力筛查的目标人群。在听力筛查时,还要通过分析病史和家族史,了解受试者是否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可疑者,应对其听力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那么,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都有哪些?
外耳道存在滞留物
新生儿期外耳道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耳声发射的传入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的确立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有研究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
中耳积液
新生儿中耳积液,是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如果是由于新生儿中耳积液导致筛查未通过,随着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后听力诊断性检查时,有的患儿听力可转变为正常。
感冒等疾病
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也会出现假阳性,应该尽量避免。另外,如发现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建议先行治疗,等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假阳性。如果小儿喉鸣及呼吸音较重,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又确实需要了解听力情况时,建议直接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技术操作不规范
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