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气温忽冷忽热,稍不注意,家里的小朋友小宝宝就三天两头的发烧,家长们苦不堪言。
我们知道,发烧并不是原发病,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机制,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还未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发烧的频率会比成人频繁一些。
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和病菌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发烧其实是促进孩子免疫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推动力。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安心淡定、不慌不乱,同时又确保不会延误病情,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呢?
第一,什么情况下必须去医院就诊?
孩子发烧原因有很多,感染、炎症、代谢免疫等原因均可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发烧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也不一样。
如果是出生三个月内的婴儿发烧,只要体温高于38℃,就必须去医院。
在美国相关指南中,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发烧的新生儿必须收住院治疗,尤其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10%以上的发烧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1-3个月婴儿的发烧,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较大比例是细菌感染所致,孩子小不安全,家长自己鉴别是有些困难的,因此最好还是送医院就医。
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在家观察的话,判断孩子精神状态很重要,比如吃奶、吃辅食是不是有别于往常;是否嗜睡;和家长的互动等,家长自己心里没底的话还是早点上医院比较保险。
自己在家处理最重要的还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觉得精神反应不好了就应该去医院,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也应该去医院。
第二,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退烧药?
发烧既然是有利的,那么一旦孩子发烧,家长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吃药退烧,多观察,从改善孩子的舒适度入手,给退烧药的做法其实也是解除体温过高带来的不适感。
国内指南推荐38.5℃以下,观察为主,辅以物理降温;38.5℃以上给予退烧药。
尼尔森儿科学上的建议是体温超过39.0℃用药是合理的。再而言之,有些病毒感染之后就是要发烧好几天,比如幼儿急疹,体温可能在72小时内都会起起落落,退烧药只能短期内将体温降低一些,却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疾病的过程,急或不急,总还是要烧那几天。
第三,有哪些药可以用?
那么,哪些退烧药是儿童可以用的呢?
退烧药确切的学名叫解热镇痛药,这类药品种类繁多,但是记住,儿童可选的只有两种,就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单一成分的药品,记住是单一成分而不是复方!
对乙酰氨基酚俗名又叫扑热息痛,以它为成分的口服退烧药的有泰诺林、小儿百服咛,这两种药品都有滴剂和混悬液两种规格。以布洛芬为成分的口服退烧药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林,同样也有滴剂和混悬液两个规格。无论是WHO,还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比较安全的退烧药,3-6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美林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