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莫小视
老百姓常说的“筋”属于中医的术语,在西医里完全没有这个词。西医里和“筋”意思最接近的医学名词应该是“肌腱和韧带”,肌腱和韧带主要负责人体骨关节的稳定,以及人体的运动功能。
一、“筋”有哪些特性
伸展延长性比较差
如果把肌肉、肌腱、韧带这三者做一个比较的话,肌肉的可伸缩性是最好的,肌腱次之,韧带最差。所以我们日常做需要伸展的运动时,要以肌肉为主,肌腱次之,而要让韧带保持稳定。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的“筋”在运动中造成伤害。
血运差,愈合困难
判断人体不同部位的愈合时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那个部位血液运输多不多,因为血运越丰富,代表获得的营养越多,损伤后也就越容易愈合。
而肌腱和韧带主要为结缔组织,血液运输的相对较少,所以自愈的难度也就比较大。“筋”一般如果是只损伤了一部分,我们尚可将这个部位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打石膏、夹板、支具固定)来保护一段时间(一般是4-6周),期待其能够自愈,但如果是完全断裂,“筋”一般很难再自我愈合,通常需要手术进行干预。
二、“伤筋”的危害有多大?
有些人对“筋”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容易把关注重点放在骨头上,对“筋”的损伤往往容易忽视。
比如,当一个扭伤脚踝的患者来到诊室,最先想做的就是拍个X光片,看看有没有骨折,看到没骨折就“放心了”,而对于在X光片上看不到的“筋”的损伤却往往觉得“没事儿”,很容易忽视。事实上“筋”的健康程度对于关节的稳定和运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刘翔,很多朋友都责怪他奥运会跟腱断裂后,没有在赛场上坚持跑下去,给中国人丢了脸,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一个“筋”断了的人,其实就像是一只“脱骨扒鸡”,再想继续活动是非常艰难的。
有些“筋”损伤后,虽然短时间内没有达到完全不能动的程度,但如果对这种损伤不闻不问,勉力支持,缺乏了“筋”的把持作用的关节,日久天长就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就像一台机器,断了一根“三角带”虽然勉强可以转动,但这台机器的运行功能、稳定性、使用寿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临床上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比如之前膝关节、踝关节的韧带发生损伤,但没有治疗的患者,后期很容易出现关节肿胀积水、疼痛、弹响,甚至是习惯性脱位、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关节退化加速等问题,其实根源都在于此。
所以,如果您在运动中出现了“伤筋”的情况,一定不能拿“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更不能对病情的发展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到专业的运动医学专家那里进行详细而专业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