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每次看到这类错误的方法被一本正经地传播时,心中就只有愤怒。不过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技能,这点让我甚感欣慰。但与此同时,我发现在复苏急救中有许多小细节仍然是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的,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因此有必要就其中的一个重要细节来详细说一下。
CAB和ABC
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都知道,根据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正确的急救顺序是C->A->B。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含义如下:
C→Compressions(按压):胸外按压,实现血液循环
A→Airway(气道):打开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呼吸):给予人工呼吸
可是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我们在做对溺水者进行急救的科普时,建议抢救的顺序仍然是A->B->C。也就是先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再给予人工呼吸,再给予胸外按压。有部分好学的读者就会质疑,这和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不一致,是知识太老没有更新?还是其中另有原因?
心肺复苏时,为啥要先做胸外按压(C)?
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心肺复苏指南一般每隔5年就更新一次,最新的一个版本是2015年的。之前的指南建议的急救顺序也是A->B->C,从2010年起调整了顺序,把胸外按压放在最前,心肺复苏的顺序变成C->A->B。
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
院外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绝大部分都是成人,而且大部分为心源性。也就是首先发生心室颤动或者无脉性室速,全身血液循环停止,继而脑缺氧昏迷,呼吸停止。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最为关键的操作是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和尽快电除颤。
如果要求首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往往会在寻找防护用品和犹豫中耽误更多的时间,从而胸外按压也会被延误。
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的操作常常被认为是最困难的步骤,会阻碍旁观者参与施救,如果改为首先开始胸外按压,会鼓励更多的施救者参与抢救。
对于有目击者的心跳骤停,在最初的几分钟立即进行单纯的胸外按压(省略人工呼吸步骤),效果同样也不错。因为血液内和肺内残余的氧气可以维持一小会低水平的氧气供应。在胸外按压的过程中,也会有少量的肺内外气体交换。
溺水急救时,为啥要后做胸外按压(C)?
对于溺水的患者而言,其从遇险到呼吸心跳停止的生理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被水淹没之后,溺水者起初会出于反射而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溺水者会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溺水者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地防止水进入到肺内。然而最终这些反射会逐渐减少,水被吸入肺内。
溺水最关键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因为缺氧而出现心动过缓和意识丧失,继而心跳停止和死亡。通过给予通气的复苏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而纠正缺氧本身也可导致自主呼吸或循环的恢复。
溺水者血液里不含有氧气,单纯的胸外按压是徒劳的。
美国心脏病协会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里就特别指出:“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欧洲复苏协会发布的2015年复苏指南里更是明确指出了,溺水者应该首先给予5次人工通气,再按照30:2的顺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12月发布的《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也强调了溺水者基础生命支持应遵循A-B-C-D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当然,我们不愿意把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搞得这么复杂。因为这门技术是要教授给大多数不具备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的。操作过程越简单,就越容易被接受和掌握。C-A-B的流程能够适应更多的情况,所以我们砍掉了所有的细枝末节,只强调这一种顺序,目的是消除施救者的畏难情绪,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抢救中去。对于溺水者,即使按照C-A-B的流程来抢救,不过也就是延迟了胸外按压30次,大概18秒的时间,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早点开始行动,总比犹豫和思考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