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有哪些临床症状
痛风是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引起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痛风人群平均年龄48.28岁(男性47.95,女性53.14岁),逐步趋于年轻化,男∶女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痛风在急性期最典型的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红、肿、热、痛。通常男性患者诱因最主要为饮酒,其次为高嘌呤饮食和剧烈运动;而女性患者则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其次是突然受冷或剧烈运动。当疼痛缓解后,进入痛风间歇期。在间歇期的时候大多无明显症状,但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间歇期缩短,常表现为痛风石及肾脏改变。
痛风患者该如何用药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指出:在痛风急性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推荐首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以缓解症状;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mg/日)。若患者对NSAIDs和秋水仙碱均不耐受,则可选择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30mg/日,连续3日)。
在痛风间歇期,主要进行降尿酸治疗。痛风患者在降尿酸治疗初期,建议使用秋水仙碱以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可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可促进尿酸排泄;对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建议先评估肾功能,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