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天3次”的药不能像吃饭一样吃呢?
因为从开始吃药到药物达到稳定效果有一个过程,第1次吃药时,药物发挥了药效,但是这种药效是很快就会退去,因为人体会把药物代谢清除掉。所以,你需要吃第2次药来巩固疗效。
那问题来了,第2次药什么时候吃最佳?
这个时间间隔很重要,因为你不能吃太晚,晚了第1次的疗效就会中断;也不能太早,太早相当于增加了上一次的药量,正因为如此,这个时间要保证在第1次药物还在起效但马上快不行的时候,补上第2次的药量。
所以,这个时间间隔很重要~按照理想的时间间隔给药,体内的药会很快达到稳定的效果,发挥疗效。
这个时间间隔该如何确定呢?
实际上,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就会确定药物的给药间隔,并最终写在说明书上,也就是常见的“1天3次”、“1天2次”等等。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要想让药物尽快达到稳定的效果,最好是按照理想的时间间隔给药,那么,“1天3次”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呢?
对了,就是8小时。也就是说,在一天24小时中,每8小时吃药一次,才是最理想的“1天3次”。
如果药物随餐服的话,1日3餐是每8小时一次吗?
这个显然不是,因为我们通常会在早上8点吃早餐,中午12点吃午餐,晚上7点吃晚餐,这样一来,早中餐之间隔了4小时,中晚餐之间隔了7小时,而晚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间隔了13个小时!
所以,这样服药的话,给药间隔是凌乱的。
说了这么多,那“1天3次”的药到底应该怎么吃?
一般理想状态下,如果按照每8小时1次,又不对工作生活造成太大影响的话,早上6点1次、中午14点1次,晚上22点1次就可以了。或者基本上按照这个时间段来调整。
当然,如果服药间隔不规律的话,并不意味着没有药效,而是达不到理想药效罢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服药要求,如以下几类类药物,就不能机械地按照6点、14点和22点的时间,而是要结合药物和用餐的情况,设定相应的用药时间:
1、对于每天服药1次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控释片);
2、必须饭后吃的药物(例如碳酸钙片,铝酸铋胶囊等);
3、必须与餐同服或服药后必须进餐的药物(例如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
4、必须空腹或远离进餐时间服用的药物(例如阿仑膦酸钠片,伏立康唑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