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热呢
药物热是指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药物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引发免疫反应,刺激内源性致热原释放而导致发热。本质上是药物的一种不良反应。但临床上药物热不容易判断,也容易被忽略:
只有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经过仔细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所有可能导致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风湿、吸收热等等),才可考虑药物热。
引起发热的原因
1、药物被污染引入热原或者药物本身就是致热原,给药后引起发热;
2、改变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3、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发热,如阿糖胞苷等抗肿瘤药损害肿瘤细胞引起内源性致热原释放,导致机体发热。
4、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载体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产生发热;
5、某些药物可引起携带特异性基因的人群发热。
常见引起发热的药物
1、抗菌药: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万古霉素等;
2、抗肿瘤药:阿糖胞苷、博来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等;
3、中枢神经系统用药:、苯妥因钠、卡马西平、苯丙胺、多塞平等;
4、心血管系统用药:多巴酚丁胺、甲基多巴、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药物热临床诊断及治疗
药物热除了发热,没有典型的症状,诊断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认真总结病人的症状、药物治疗过程以及临床实验数据,在排除所有可能的病因后才考虑药物热。不同药物给药到开始发热时间相差很大,一般情况下,首次用药后,药物热可在7-10日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再次用药,很快出现发热。
对药物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用一切可疑药物,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和退热。重症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高热或超高热的患者可同时应用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