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健康用药 > 浅谈抗痛风药

浅谈抗痛风药

2017-08-31 来源:解药家庭药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累积成“痛风石”。急性发作时,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而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

  近些年,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急速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累积成“痛风石”。急性发作时,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而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

  临床常用抗痛风药有以下几类(见表一)

  表一临床常用抗痛风药

  药理分类

  临床常用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非布司他

  促进尿酸排泄药

  丙磺舒、苯溴马隆

  促进尿酸分解药

  拉布立酶、普瑞凯希等

  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秋水仙碱

  《指南》建议,痛风急性发作期,及早(24h以内)有针对性地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使用苯溴马隆。

  抗痛风药作用特点与临床评价

  1.1.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allopurinol,别嘌呤醇)为次黄嘌呤的异构体。该品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后者能使次黄嘌呤转为黄嘌呤,再使黄嘌呤转变成尿酸),使尿酸生成减少,防止尿酸结石的沉积,有助于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防止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病变。别嘌醇不良反应少,偶见皮疹、胃肠反应及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剥落性皮炎、血小板计数减少、少尿、尿频、间质性肾炎等。

  非布司他是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降尿酸作用与别嘌醇相当或略优,研究表明该药物导致的药疹明显低于别嘌醇。2012年被《美国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

  1.2.促进尿酸排泄药

  丙磺舒(probenecid)又名羧苯磺胺(benemid),口服吸收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85%~95%;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有机酸的转运,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可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因无镇痛及消炎作用,故不适用于急性痛风。肾功能不全者,伴有肿瘤的高尿酸血症者,使用细胞毒的抗肿瘤药、放射治疗患者及2岁以下禁用丙磺舒。

  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作用似丙磺舒,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而促其排泄。每日用量为20~100mg,宜从20mg/日开始,逐渐递增,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腹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肾结石者禁用苯溴马隆。

  1.3.促进尿酸分解药

  临床应用的促尿酸分解药物主要有拉布立酶、普瑞凯希等,临床试验及临床后用药试验均证明其降尿酸作用确切,该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免疫原性反应,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头痛、心血管事件及便秘等。虽然多数研究证明促尿酸分解药物具有确切的降尿酸作用,但由于目前应用的尿酸酶均为低等生物的尿酸酶,较强的免疫原性及相对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