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天3次”的药不能像吃饭一样吃呢?
因为从开始吃药到药物达到稳定效果有一个过程,第1次吃药时,药物发挥了药效,但是这种药效是很快就会退去,因为人体会把药物代谢清除掉。所以,你需要吃第2次药来巩固疗效。
那问题来了,第2次药什么时候吃最佳?
这个时间间隔很重要,因为你不能吃太晚,晚了第1次的疗效就会中断;也不能太早,太早相当于增加了上一次的药量,正因为如此,这个时间要保证在第1次药物还在起效但马上快不行的时候,补上第2次的药量。
所以,这个时间间隔很重要~按照理想的时间间隔给药,体内的药会很快达到稳定的效果,发挥疗效。
这个时间间隔该如何确定呢?
实际上,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就会确定药物的给药间隔,并最终写在说明书上,也就是常见的“1天3次”、“1天2次”等等。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要想让药物尽快达到稳定的效果,最好是按照理想的时间间隔给药,那么,“1天3次”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呢?
对了,就是8小时。也就是说,在一天24小时中,每8小时吃药一次,才是最理想的“1天3次”。
如果药物随餐服的话,1日3餐是每8小时一次吗?
这个显然不是,因为我们通常会在早上8点吃早餐,中午12点吃午餐,晚上7点吃晚餐,这样一来,早中餐之间隔了4小时,中晚餐之间隔了7小时,而晚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间隔了13个小时!
所以,这样服药的话,给药间隔是凌乱的。
那这种服药方式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一、红色线展示了按照理想给药间隔(每8小时1次)吃药的体内药物含量(药效)变化,可以看到是渐进式上升的,最终达到稳定。
规律服药方式的体内药物含量变化
二、绿色线展示了随3餐时间服药的体内药物含量(药效)变化,可以看到,由于服药间隔变得不均匀,所以最终的药物含量的高低起伏变化差异比较大。
不规律服药方式的体内药物含量变化
3、当我们把这两者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黄色边框内的区域代表最佳治疗范围时,红色给药线获得的疗效一定要好于绿色给药线。这就是为什么,要关注给药间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