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食药总局2012年的解释,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据这段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得到保健品与药品的4大重要区别:
是否对特定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很显然,保健品不具有对特定疾病的治疗作用,任何宣称自己对任何特定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具有治疗作用的保健品宣传都涉嫌虚假宣传。而药品的作用就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作用。所以,在疾病确诊的前提下,选用药品规范治疗是最佳途径。
是否着眼于调节身体整体机能?
一般而言,保健品的作用主要是对身体整体功能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它的作用面应该比较宽,比如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并不是针对某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补充,而是整体免疫力的提高。而药品一般不描述为整体功能的调节,而是需要准确地针对某些指标、某类物质、某个靶点发生作用,例如免疫功能治疗药物—注射用胸腺肽,其适应症为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等。
是否具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仍然属于食品,每日的暴露量可能会比较高,所以保健品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危害,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是像大米和牛奶那样安全。而药品属于特定时期的治疗用物质,其本身的治疗特性决定了药品不可避免会有副作用。所以,一般来看,药品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
发挥作用(起效)快慢的区别?
药品具有明确的起效时间,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而不同,治疗急性病的药物起效时间很快,例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会在舌下含服5分钟内起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沙丁胺醇气雾剂也一般会在吸入后5分钟内起效。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小时,而能够观察到疗效的时间更是为几周或几个月。与药品不同,保健品一般在服用较长时间后才会有作用,难以明确其固定的起效时间,更不会是一吃就灵的灵丹妙药。
这就是保健品与药品最主要的4点区别。一句话,保健品是不具有特定疾病治疗作用,而是能够缓慢改善和调节身体整体机能的功能食品,可以适当长期服用。在有明确诊断的疾病时,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当然了,选用保健品也要选择正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