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肿瘤的治疗手段不断增加,但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估计只有14%。肺癌的预后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诊断延误所致,诊断时11-36%的患者已发生转移,从而降低了治愈的可行性。目前,对于转移的患者几乎完全采用姑息治疗。
术语“转移性”涵盖多个临床表现,从单个转移到多个转移。1995年,Hellman和Weichselbaum描述了“oligometastatic(寡转移)”的概念,定义为有限的转移状态(最多5个病灶),其位置有可能够接受彻底、全面的治疗。从而在转移的时间点上优化了寡转移的概念。
在本文中,当在原发性肿瘤诊断后的头6个月内诊断转移时,称为“同时性”。6个月后转移称为“异时性”。尽管患有早期肿瘤的患者在肺癌患者中罕见(7%,根据Pfannschmidt和Dienemann,2010),但是他们可以从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病变的多学科治疗中获益。
2012年,欧洲肿瘤学会发布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寡转移的共识,建议将潜在的治愈手段作为个体化治疗的一部分,同时应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合并症,寡转移出现时间和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如果转移位于脑或肾上腺,他们建议对于这部分单一转移的IV期患者予以治愈性支持治疗。
但是目前这部分数据非常少,未了明确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肾上腺寡转移患者的预后,明确手术干预是否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和复发情况,来自法国的JulienDeWolf教授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EJCTS杂志上。
该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法国多家医疗中心肺小细胞肺癌合并肾上腺转移患者的数据。主要目的是评估在切除原发性肺癌后接受肾上腺切除术的患者的预后。次要目标是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生存和复发的因素。
这项研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78%)为男性。中位年龄为58岁[39-75岁]。26例(44%)为同时性,33例(56%)为异时性。转移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8.3个月[6-10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59%;中位生存时间为77个月[0.6-123个月]。70%的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近一步分析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P=0.03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首要因素。
该研究表明,经过详尽的分期,伴有肾上腺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切除可使患者生存获益。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腺癌组织学亚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对于这部分患者,治疗前仔细筛选,包括最佳脑部评估,是选择适当治疗策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