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完了!大夫都通知我化疗了!”小品《心病》中,范伟以为自己要进行化疗而惊慌失措。这也是生活中人们面对化疗的一个真实写照。临床上经常有家属说,病人没化疗之前还能吃能喝的,一化疗以后胃口差了,卧床不起了,或许不做化疗反而活得久一些。也就有了“化疗、化疗,一化就了”的说法。那么化疗究竟是加速死亡的魔鬼,还是挽救生命的良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与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不同,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药物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可基本达到身体每一个部位。大量国际多中心研究证明,化疗对大部分肿瘤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其地位还无可替代。
造成对化疗误解的原因
脱发、恶心、消化系统溃烂等等,都是病人化疗后的常见反应。这些折磨给人们心中留下了阴影。那么化疗为什么会引起副反应呢?
化疗药是针对增殖细胞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放在一起比较发现,肿瘤细胞会疯长,而正常细胞会自限,所以正常细胞的敏感性远比肿瘤细胞要差得多得多。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一些增殖速度与癌细胞相仿的正常细胞,比如说毛囊细胞,消化道的内壁细胞等等。
不少良性肿瘤患者在经历化疗后,病患都得到了根治。而由于被化疗伤害的正常细胞本身的生长速度就很快,因此经过一至两年的恢复与修养,化疗的副作用也几乎完全消除了。
化疗是否让寿命更短?-真正削弱患者体质的是疾病本身
化疗起到的是缓解癌细胞扩散的作用。晚期肿瘤病人,目前现代医学的发展,只能做到缓解症状、改善症状的基础之上,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最终肿瘤会更耐药,从而导致病人死亡。这容易造成化疗导致病人死亡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