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办法。世卫组织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最好是在24小时内),我国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在0、1、6月龄各接种一剂。
按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95%的婴儿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保护期持续至少20年,可能是终身的。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也是3剂次:接种第一剂4周后接种第二剂,接种第二剂5个月后接种第三剂。如果你没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全程接种、或接种史不详,就可以去接种。
接种前不需要先进行血清学筛查,无论是感染过还是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接种乙肝疫苗都是安全的。
没接种过疫苗的人接触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乙肝病毒可以在体外存活至少7天,如果你担心自己可能接触到乙肝病毒了,应立即去看医生。
如果你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抗体,在接触乙肝病毒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性抗体,对机体进行暂时性(3-6个月)保护;同时应接种乙肝疫苗,以获得长期保护。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怎么办?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其它原因,少数接种者对疫苗接种无应答(抗-HBs《10mIU/ml),可以再接种3剂次;并于第二次接种3剂次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剂次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常见的方法
乙肝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乙肝疾病一旦患发对患者来说危害是非常大的,据相关专家介绍,乙肝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那要预防乙肝该怎样去做?
第一:乙肝病人的防护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注射乙肝疫苗,还需要留意保护易感人群,注射乙肝是最常常最有效的防护。
第二:乙肝防护要养成一个保持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平常,最好不要拿手指揉眼睛、挤痘痘、抠鼻子、挠痒痒等。
一旦实在要做这些事儿,要事先把手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消毒。要留意办公场所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具和公用物品要保持卫生、勤消毒。
第三:最常见的预防乙肝的办法还有就是消灭传染源,注意对具有感染性病人的隔离,还要注意处于恢复期病毒携带者的定期随访。
另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行业卫生,防止自身血液、唾液还有其他分泌物污染四周环境。所用食具、牙刷、修面用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第四:乙肝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身体的营养均衡、锻炼自身的身体、劳逸结合,加强体质,可增长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当然,无论身边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你都需要注意注射、输液、拔牙、洗牙所用的器具等的卫生安全。
第五:乙肝的预防,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卫生。加强卫生教育以及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针一人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提示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几乎来源生活,生活饮食各方面都需要很警惕,所以平时尽量不要在外吃,以免被感染到乙肝病毒。
乙肝疾病的四个治疗误区
1、盲目追逐高、精、尖
乙肝患者病情稳定,没有特殊不适,却被动员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者,也不乏有之。福建厦门的晓钟,肝右叶长了一个血管瘤,原本做一个B超就可以真相大白,但是在当地反复进行螺旋CT和核磁共振检查。已花去人民币近1万元,依然诊断不清,后来到只作了B超,明确诊断为中度脂肪肝。有时CT检查成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常规检查项目,实际阳性检出率很低,病人支付费用却很高。
2、采取“集大成”的治疗方法
没有得到公认的各种联合治疗普遍存在。临床上常见某患者同时用着多种药物治疗,有中药制剂联合者,也有西药联合者,也有多种中西药物联合者。有的患者为了抗病毒,同时使用着干扰素、拉米夫定、日达仙、苦参素以及不少中成药,日均消费在千元左右,这种“集大成”的治疗方法并非疗效很好,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肝脏的负担被药物压得沉重不堪,损害程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3、没有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就频繁检查乙肝病毒指标和病毒变异指标
乙肝病毒指标多达20多种(包括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基因变异等),肝纤维化指标5项以上,肝功系列10余项,反映免疫功能指标10余项,蛋白电泳、血常规、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住院病人入院时还需要常规检查艾滋病、性病等指标,以防某些疾病发生了院外感染。如果要把这些项目都做一遍的话需要几千元。其实,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将这些指标做一遍的,也不是患者每次复诊都要重新检查一遍,而是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必须进行的检查。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没有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就没有必要频繁检查乙肝病毒指标和病毒变异指标。
4、盲目使用一些不太成熟的诊疗项目
一些不太成熟的诊疗项目用于临床,而一些较为成熟、有效的诊疗方法却被忽略掉。乙肝疫苗用于治疗乙肝是公认的,但是不少地方都在动员患者尝试乙肝疫苗联合其他药物如潘生丁等,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这些尝试实际临床价值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