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肝肝功能不正常的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乙型肝炎发病较缓慢,症状轻,发病日期不易确定,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如甲肝。多数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在健康体验时才发现。另外一部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无论在临床上、生化上(肝功能)或组织学(肝活检)中,都没有异常改变。
婴幼儿时期有皮肤病变的特殊类型,如颜面、臀部、四肢末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潮红色丘疹,伴有肝脏及淋巴结肿大,称“婴幼儿丘疹肢皮炎”。
2、乙肝的诊断
乙型肝炎的诊断:可进行抗原体测定,若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及乙肝核心抗体均阳性时,即可诊断为本病;仅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则可能为病毒携带者;如乙肝核心抗体滴度较高,也可以确诊。
3、乙肝患者的食疗
九仙糕:补虚损、健脾胃。
材料及做法:莲子、山药、白茯苓、薏苡仁、芡实各1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各9克,陈皮6克,白糖150克,糯米粉1000克,将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然后将山药、茯苓、薏苡仁、麦芽、白扁豆、芡实、陈皮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把糯米粉、白糖放入盆内,加药汁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蒸30分钟即成。
乙肝肝功能不正常是如何传播
乙肝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其传染的主要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就这四个方面而言,都能看出乙肝的传播途径很广泛,在此也提醒大家,和乙肝患者接触要谨慎。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作如下介绍。
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
乙肝肝功能不正常如何饮食
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忌吸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忌饮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乙肝久治不愈的原因是什么?
1、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大多起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的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与HBV感染、复制相伴随,待免疫系统成熟后,会误将HBV认为是自身成分而难以发挥排斥清除反应。这是我国慢性乙肝难治疗的重要原因。
2、病毒多处存在。乙肝病毒为泛嗜性病毒,可在肝脏、胆管上皮细胞、胰腺、淋巴细胞等组织和细胞中存在和复制。抗病毒药物较易清除血中的HBV(乙肝病毒),而组织细胞中的HBV则不易被清除或清除较晚,成为复发的重要原因。
3、基因整合。早期感染上乙肝病毒后,由于免疫耐受,常无症状表现,至成年期发现而开始治疗时,中间往往已间隔了十余年,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早已发生了多处基因整合。此时治疗,即使血清中乙肝病毒多项指标,这是造成乙肝难治的又一重要原因。
4、还有就是患者自身的原因了。有些乙肝患者未按疗程及系统治疗,治疗到一定程度,看到病情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不按疗程坚持治疗,或者自己选择方便药物及间断治疗,全然不顾病情需要,最终达不到目的。乙肝患者虽然不需要终生治疗,但却是一个漫长的治疗周期切勿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