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发现自己常常口唇干燥、皲裂、脱屑,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其实这可能是常见的一种唇部疾病,称干燥脱屑型唇炎。不过,有些人在干燥、高温的季节或环境里,也可能出现口唇干燥、脱屑的情况,但只要涂抹适当的防护剂,保持唇部湿润,就能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就不能算是病。
干燥脱屑型唇炎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急性炎症有关,也可能与日晒、烟酒、
化妆品刺激有关,多见于寒冷或干燥季节。三十岁以前的女性多发,常累及上下唇红部,以下唇为重,整个唇红可见黄白色或褐色脱屑、脱皮或细鳞屑。轻者为单层散在性脱屑,重者鳞屑密集或重重叠叠,可无痛性地将屑皮轻易撕下,暴露出下方看似正常的组织。邻近的皮肤及颊黏膜不被累及。若继发感染而呈
水肿充血,有局部干胀发痒,刺痛或灼痛感,病情持续数月至数年不愈。
在生活中,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牙膏管底部的颜色条是不一样的,如红色、蓝色、黑色等,那么牙膏底部颜色代表什么呢?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牙膏底部颜色和牙膏的成分有关吗?
1、流言篇
对于这一情况,网上流传这这样的说法:牙膏管底部的颜色条代表不同的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蓝色表示一部分天然,一部分药用成分;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针对网上的这一说法,好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究竟要怎么选择呢?
2、解释篇
其实,消费者大可不必担心,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在网站上发布说明指出,牙膏管底部颜色条和牙膏的成分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作为牙膏生产流水线上光标的定位用,被称为电眼定位点,常用的有红、蓝、绿及黑色等,都是一样的。电眼定位功能在印刷软管类包装的时候很常见,用于在产品制作完成后,软管自动填充的时候,封尾机定位感应用的;充料完成后,软管放在自动封尾机,机器感应到相关颜色点,开始自动封住软管,以确保封尾时包装处于正确的位置,与产品的成分无任何关系,传言中所提到的“以牙膏管底部颜色条区分牙膏成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消费者无任何的指导意义。
3、专业篇
专业名称:软管切管光标
主要用途:制成管过程中追踪切管
牙膏生产出来是成卷装材料,整卷材料需要加工成一支支单品的软管,现在最新式的加工设备都是全自动化裁切,在裁切过程中,机器设备是依靠电眼的自动追踪,每追踪到一个光标,就自动裁切一下,现有设备每分钟切管120~200支,如果没有这个光标,机器会无标准乱切,造成长短不一的问题(此光标在装好牙膏体封尾后会裁切掉,有些则会剩下一部分)。
专业名称:软管封尾光标
主要用途:保证封尾时印刷版面居中
牙膏经过制成一支支软管,在流水线上灌入牙膏体,进入到最后的封装程序,此时的管是圆的,如果没有定位的话软管封尾会没有标准,造成版面混乱,在版面上印刷这个光标之后,当流水线上的电眼感应到这个光标,会旋转定位,然后再下一步工序完成自动封装的时候,保证产品整批封装的位置一致。
4、媒体篇
第一现场记者采访报道,原来牙膏管底色块的颜色与牙膏成分无关,只是作为牙膏生产流水线上光标的定位用。理论上光标的颜色可以是任意颜色,但涉及到不同的设备,不同电眼的灵敏度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成品率,故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大都以黑色为标准色,因为黑色最好感应。
所以,仅凭颜色块辨别产品不靠谱,在购买牙膏时根本没必要去看尾部的颜色条。不仅是牙膏,洗面奶、润肤露、沐浴露等日化产品,只要是软管包装的日用品反面底部,都可找到各种颜色的标记。
下面再告诉大家一些牙膏的误区。也含有化学物质。牙膏本身是日用化工产品,化学物质也并非全都有害。辨别牙膏的安全性要看它是不是经过安全性评价。
美白牙膏误区:其实美白牙膏不会让
牙齿瞬间美白,它只是日常生活用品,每天都要接触牙龈、舌头.....所以含美白的成分不会很高。
可食用牙膏误区:牙膏有一个安全评价体系,它只是基于一个我们正常的使用方式,就是刷牙漱口这种洗去型的方式来评价他是不是安全。
可食用可吞咽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确认他是不是安全的。因为它的作用方式完全不一样,平时我们只是跟口腔粘膜接触,这个时候要吞咽吃直接进入消化道,不能因为说可能它的原料来源时可食用的,就说这个产品时可食用的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标准。所以六岁以下的儿童刷牙时尽量有家长的陪护,避免误吞。
长时间使用一种牙膏误区:
药物牙膏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一种,长时间的使用会使身体吸收过量,从而产生耐药性。
牙刷误区:牙刷最晚3个月换一次,有条件的一个月换一次都可以,牙刷用久了会变成一个细菌污染源,细菌从口进入体内,从而会产生各种疾病。
牙膏抹去小刮痕误区:有的人说手表镜面有了刮痕可以用牙膏把刮痕抹去,这是错误的。牙膏里面含有许多小颗粒,他只是把刮痕磨平,但是也会伤害镜面的光滑度,长生跟多的小细纹。可以利用牙膏的小颗粒来清洗银器、杯子的污垢等。治疗方案首要便是控制刺激因素,其次,应该来医院检查,通过药物治疗配合相关的物理疗法加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