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需“专心”。
不过这个“专心”并不是指认真,而是心脏的“心”。
中医理论中将一年划分为五季,它们分别为春、夏、长夏、秋和冬。
配以五脏,分别予以使人体阳气“生、长、化、收、藏”的重托。
正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夏季养生的重点就在于养心,并注意顾护阳气。
那养心具体需要怎么养呢?下面头条妞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饮食调理
夏季心火较盛,饮食上应以清淡少盐的蒸煮类食品为主,多吃果蔬,及时补水,低脂低盐。
此外,还应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养心还可多吃百合、麦冬。
百合莲子银耳汤可润燥养阴,将莲子15克,银耳10克发开后,与30克百合、冰糖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汤浓即成,每天一碗。
补养肺阴,用麦冬直接泡水喝就很好,通常一杯水放5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
情绪控制
夏季养生首先应从情绪控制开始。
心理能够影响生理,长期的情绪失控必然导致生理上相应的改变,这个观点已被医学所证实。
夏季气候逐渐转热,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呈现出焦躁的变化,这正是中医所说心气旺的表现,不能任由其发展,应通过改善自我情绪来调整。
先让心静下来再谈养生,这就是我们对夏季养生的首要要求。
起居调整
立夏之后,气温上升,雨水来临,屋子里渐渐变得闷热,细菌病毒极易增生。
这时应该按时开窗透气,天气晴朗时适当晒晒被子,防止细菌病毒的感染。
此外,立夏之后,宜晚睡早起,坚持午睡。
立夏之后,白昼时间变长,可以比春季时晚些睡觉,而早些时候起床,一天之计在于晨,晨时为一天之中阳气之始生,宜早起做些适当的运动。
白昼时间拉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之夏季身体更易疲乏,因此应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为一天的良好生活与工作做好精力准备。
而午时11:00-13:00是手少阴心经运行时间,宜将午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