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口水也就是小儿流涎,中医称“滞颐”。孩子流口水本不是什么稀奇事,每个孩子都是流口水的一把好手。很多妈妈就比较担心这个事,担心宝宝流口水是脾胃虚寒。
那么,究竟宝宝爱流口水是不是脾胃虚寒呢?
其实,1—2岁的小孩流口水主要是由于唾液腺发育还不完善,属于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孩子2岁之后还存在常流口水的现象,家长就要注意了,这就有可能是脾胃虚寒所致。
脾胃,是指脾脏和胃腑,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小孩子特别是在长牙的时候,因为小宝宝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会发生流口水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但是如果孩子过了长牙期,还老是流口水,家长应考虑宝宝是病理性流口水。脾胃虚寒的宝宝流口水,口水清澈,色白不稠,常伴有食欲欠佳,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舌苔薄白。
孩子脾虚大多事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的,如果是脾虚造成的流口水,则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
孩子脾虚可以通过食用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来调节,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都是可以的。
但是,像一些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都不建议脾虚的宝宝食用。
注意:无论是生理性流涎还是病理性流涎,均应该保持口周、下颌、颈部等部位的干燥,可在颈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时更换颌下垫物,以免引起皮肤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