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邻居老李跑到我家来拉家常,聊着聊着就又愁眉苦脸地说起了心里的糟心事——他那个内向的儿子小李。
小李从高中到上大学,一直很内向,不爱说话,见人不打招呼,也没有朋友。虽然性格内向腼腆,但大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反正以后走上社会,跟人打交道多了自然就好了。然而没想到的是,情况不仅没变好,反而更糟了。
小李工作中不敢面对同事,在办公室里和谁都不说话,总觉得同事在窥视他,坐立不安。碰上人多的场合更是不敢靠近,公司聚会勉强去了就会面红耳赤,肌肉紧张甚至颤抖。现在连班都没法上了,只好在家里待着,把老李两口子愁得不行。
图1
其实在我看来,小李这种情况已经不是内向的问题了,他这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其实一种神经症,它一般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社交场合为主要表现。患者往往明显而持续地害怕进入某些社交情境,经常会过度关注社交场合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以一种负面的看法去揣测别人对自己的观感。
有这种情况的人,往往会因为害怕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出丑,引起别人的嘲笑或羞辱,所以在社交场合中会习惯性的紧张,甚至心生恐慌,只想着逃离。
社交恐惧症是这么发生的?
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本身性格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性格上比较容易急躁、焦虑,又缺乏自信,在青春期又不断遭遇这种性格难以应对尴尬场合,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一碰到有压力的社交场合就容易诱发社交恐惧症。
二是有过心理阴影式的经历。有一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曾经在一特点场合产生过强烈恐慌,或者有过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形成了心理阴影,此后一旦遇到类似的场合,这些人就会再次产生恐慌。
图2
那生活中的小李们该怎么办?
社交恐惧症目前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服用处方药客减轻病情。
2、心理治疗。通过心理上的暴露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3、社交技巧训练、身心松弛练习。通过指引、模仿、回馈、角色扮演等方法,可增强他们的社交技巧,恢复他们的信心。
患者自己还要尝试四种改变:
1、不逃避。勇敢面对社交场合,鼓起勇气作出新尝试,才有机会客服害羞紧张。
2、不自恋。其实周围的人并不是如你想象的那么注意你的一举一动,你越是过分在意自己的举动,越容易出错。
3、接受失败。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犯错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自己可能的失败,不因此背上思想包袱而继续努力,适应了失败之后你的信心也会随之而生。
4、学会自黑。要学会遇到窘境自我解嘲的技巧,例如用幽默的语言或行为缓和气氛,化解被人嘲笑的情况,缓解场面的尴尬,而不是一味逃避。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