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每年的春季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例病情发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也可导致死亡。
孩子感染病毒之后,潜伏期一般为2~6天,没有明显的征兆,这期间很难察觉。大部分患儿都是突发,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
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在患儿出疹子的时候同时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孩子常表现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相关的症状。
手足口病患儿只要护理得当,一般患儿1~2周即可痊愈,在这期间需要父母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1、营养补充:由于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易出现发烧和呕吐的症状,父母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孩子出现脱水的情况。同时也注意给孩子准备一些流食,因为这期间孩子口腔有水泡,咀嚼不是很方便,流食能够更好的让孩子进食。
2、及时隔离:一旦孩子出现手足口病,一定立刻隔离孩子,并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也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同时孩子的房间要进行消毒,保持孩子房间空气的清洁,及时通风换气。
3、个人卫生:孩子患有手足口病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4、皮肤护理:由于手足口病会使孩子手、脚都会出现疹子,所以要避免孩子抓破这些疹子给皮肤留下疤痕,要适当的给孩子修剪指甲。
但是有些孩子的症状如果比较严重,就不能仅仅只做护理了,这些情况就要及时送医了:
1.持续高烧不退;
2.频繁呕吐;
3.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4.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5.呼吸困难。
手足口病如何判断是否痊愈?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热退、皮疹消退,无惊跳、抖动等表现,进食、精神状态佳,这就提示手足口病基本痊愈。
手足口病患儿发热该怎么处理?
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低于38.5℃时,可主要给予物理降温。有些高热不退的患儿除了药物退热后,一定要加强物理降温(如温水泡浴)。
这个季节如何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呢?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食物尽量吃熟食;
3、室内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4、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注意:手足口病由于是肠道病毒引起,而肠道病毒又种类较多,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以后不会得,这个季节父母孩子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