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为什么不能轻易切除?
摘要:Bierman的资料显示,在608例结肠癌尸检中,生前做过阑尾切除术的比例占了总数的35.2%,而679例非癌尸检中人数只有24%。瑞典Arnbjornsson报道了在561例因阑尾炎手术住院的患者中,3年内因结肠癌重新住院的患者占了2.9%,同种属人群发病率为0.1%。
“阑尾发生炎症就要尽早切除”,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常识,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阑尾是具有重要功能的。切除阑尾,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并且可能会增加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病率。
阑尾(lánwěi英文名:vermiformappendix)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之前,很多人认为阑尾是一种痕迹器官,已经失去原有功能,在
发育过程中退化并只留残迹。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阑尾并非毫无益处,可能还会有许多重要功能。
阑尾为肠道提供有益菌
有学者认为,虽然胃肠道正常发挥功能并不一定需要阑尾,但是阑尾中的共生菌对整体的肠道健康是有帮助的,是当我们出现肠道感染并导致腹泻的时候。感染不仅仅会使肠道脱水,掠夺营养物质,还会消灭肠道中的有益菌。一旦肠道清空了以后,在阑尾中的有益菌就会出现,重新是肠道菌群维持平衡。
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的Parker博士和免疫学研究小组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阑尾是作为有益肠道细菌在发生严重胃肠道疾病之时的“安全屋”。一旦人体免疫系统战胜了疾病,这些被安置于阑尾中的健康微生物就被迅速重新迁移至肠道。
阑尾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分泌多种淋巴细胞,能促进抗体的生成;阑尾参分泌促进淋巴细胞向体内其他部位转移的小分子,发挥淋巴器官的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接触胃肠道里的大量抗原并对其作出反应,消灭有害微生物和细菌,保护有益的细菌。因此,对于先天免疫细胞对免疫力低下人群(比如说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对抗细菌感染是非常重要),切除阑尾可能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系研究科的竹田洁团队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自然通讯》(NatureCommuications)。他们发现阑尾是产生IgA阳性细胞的器官,生成的IgA阳性细胞会移动到大肠以及小肠。IgA阳性细胞产生的IgA抗体能与特定的肠内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从而调节肠内细菌的平衡。因此,可以认为阑尾是控制肠内细菌平衡必需的器官。
切除阑尾可能增加结肠癌发病率
1964年McVay在229例结肠癌尸解中发现42例曾行阑尾切除术,占18.3%,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阑尾切除术后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增高。Gross也通过类似的研究赞同了该观点。
Bierman的资料显示,在608例结肠癌尸检中,生前做过阑尾切除术的比例占了总数的35.2%,而679例非癌尸检中人数只有24%。瑞典Arnbjornsson报道了在561例因
阑尾炎手术住院的患者中,3年内因结肠癌重新住院的患者占了2.9%,同种属人群发病率为0.1%。
赵沄等研究了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和阑尾切除的关系,发现阑尾切除率在肿瘤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因此认为,阑尾切除可能增加以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
阑尾切除可能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这可能与肠道菌群及局部免疫功能的破坏有关。肿瘤的发生与诸多因素(包括
遗传、免疫、环境等有关),故阑尾作为局部免疫器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编者观点
医学总是在不断发展的,之前关于医学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会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进一步的补充甚至更正,关于阑尾的问题也一样。此前,阑尾一般会被认为毫无用处,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越来越多功能作用会被发现。
虽然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切除阑尾并不会妨碍机体正常发挥功能,也不会产生任何“直接可见”的负面作用。但是,“存在即合理”,阑尾随着人类进化一直存在,可能也有其中的道理。可能是因为阑尾作用有限,或者阑尾的作用比较隐蔽(如可能会增加结肠癌发病率),致使切除阑尾后也没有直接后果。小编建议:如非确实必要,请谨慎选择切除阑尾,治疗阑尾炎可首先考虑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