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和暑湿都是夏季十分常见的疾病,治疗中暑和暑湿的中成药很多,用法也不相同,如果分辨不清,就会造成用药不当,影响治疗。
暑湿感冒是夏季感受风邪或寒湿之邪而引起的外感病证,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如“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或咳嗽)”。暑湿感冒容易出现胸闷、身体沉重无力感比较明显,而舌头颜色比较淡、表面比较湿润、舌苔厚。常见的非处方中成药有藿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
中暑虽有发热,但没有恶寒、鼻塞、流涕之类的感冒症状,发热、咽干咽痛比较明显。舌头颜色较红、上面有一层黄色舌苔、看起来比较干燥。常见的非处方中成药有仁丹、十滴水。
藿香正气水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保济丸
功效:解表,去湿,和中。
适应症: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药物组成:钩藤、薄荷、蒺藜、白芷、木香、广东神曲、菊花、广藿香、苍术、茯苓、厚朴、化橘红、天花粉、薏苡仁、葛根、稻芽。
方解:
方中以藿香、厚朴、苍术、化橘红化湿和中为主药。辅以蒺藜、薄荷散风热;葛根解肌退热,止泻;天花粉清热,养胃生津;钩藤、菊花清热,息风,止痉;白芷散风祛湿。佐以薏苡仁、神曲茶、稻芽健胃消食,和中;木香行气止痛;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诸药合用,共奏解表,祛湿,和中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仁丹
功效:清暑开窍。
适应症: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
药物组成:肉桂、广藿香叶、薄荷脑、冰片、朱砂、砂仁、丁香、豆蔻(去果皮)、檀香、木香等13味。
重点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一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十滴水
功效:健脾、祛暑。
适应症: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药物组成: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方解:
方中大黄清热解暑,降气通腑;薄荷油疏风凉解,祛暑化湿;肉桂、小茴香、干姜、辣椒温中散寒,和胃止吐,缓痛止泻;樟脑通窍辟秽止痛。诸药配伍,共奏健脾散风、清凉解暑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