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健康用药 > 止咳化痰类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止咳化痰类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2017-06-01 来源:科学用药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清热止咳化痰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或喉中痰声碌碌,痰粘稠或痰中带血,可伴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细数或滑数。

  止咳化类中成药品种繁多,很多人患者会随意根据药物名称选择一种药物治疗。同样是服用止咳化痰类中成药,有的患者咳嗽被止住了,而有的却疗效不佳,原因何在?其实。这是由于患者没有根据自己的症状选药或用药不当所致。

  实际上,只有掌握了各种药品的配伍特点和功效区别,辨证施治才能提高此类成药的疗效。

  止咳化痰类中成药大致可分为4类,分别为解表止咳化痰中成药、清热止咳化痰类中成药、燥湿化痰类中成药、养阴润燥类中成药。解表止咳化痰中成药有可分为疏散风热止咳化痰中成药和疏散风寒止咳化痰中成药。

  疏散风热止咳化痰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发热重,畏寒轻,有汗;咳嗽痰黄粘稠,兼有鼻流黄涕,口渴,咽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常见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

  疏散风寒止咳化痰中成药:主要表现为畏寒重,发热轻,无汗;咳嗽痰稀色白,兼有鼻塞声重,流渍涕;头项及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常见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

  清热止咳化痰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或喉中痰声碌碌,痰粘稠或痰中带血,可伴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细数或滑数。常见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

  燥湿化痰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稠;伴头身困重,每于清晨或进食后加剧,伴纳少便溏,舌苔白腻。常见的中成药如二陈丸。

  养阴润燥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稠;或口干舌燥,痰中带血。面色潮红,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的中成药如养阴清肺颗粒。

  蛇胆川贝枇杷膏

  功效: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适应症: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药物组成:蛇胆汁、川贝母、枇杷叶、半夏、桔梗、薄荷脑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慎服。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通宣理肺丸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适应症: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药物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方解:

  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急支糖浆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药物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重点注意事项:

  1.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二陈丸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适应症: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方解: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辛苦性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臣药;茯苓甘平而淡,甘能健脾和中,淡能利水渗湿,断其源,竭其流,则湿无所聚;甘草助茯苓健脾和中,兼制半夏之毒,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为治湿痰证之主方。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肺阴虚所致的燥咳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养阴清肺颗粒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适应症: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药物组成: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痰湿壅盛患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痰多粘稠,或稠厚成块。

  3、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

  4、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服用前应向医师咨询。

  5、服用三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