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健康用药 > 感冒治疗的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感冒治疗的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2017-05-27 来源:科学用药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以冬、春季节为多见。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表虚等3种类型。

  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以冬、春季节为多见。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表虚等3种类型。

  风寒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怕冷、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等特点。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胶囊)和正柴胡饮颗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软胶囊、丸)/维C银翘片、芎菊上清丸(颗粒、片)、牛黄清感胶囊、小儿宝泰康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表虚感冒症状表现为表虚不固,自汗恶风(怕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脉弱,舌体颜色淡,舌苔薄白。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为玉屏风颗粒、参苏丸。

  感冒清热颗粒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方解:方中荆芥穗香窜,气味轻扬,长于发表散风,为君药;防风、苏叶疏风散寒,薄荷、柴胡疏风散热,葛根解肌退热,升津止渴,为臣药;桔梗、苦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地丁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效。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再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医。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正柴胡饮颗粒

  功效: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适应症: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怕冷),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药物组成:柴胡、防风、陈皮、甘草、赤芍、生姜。

  方解:方中柴胡疏散退热,为君药。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共为臣药。赤芍清热凉血;陈皮理气健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共收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银翘解毒片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方解: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又具有芳香辟秽之效,在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大队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诸药并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芎菊上清丸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痛。

  适应症: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药物组成: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炒)、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

  方解:方中川芎、菊花专清头风,为主药。配以防风,荆芥、薄荷加强祛风功效;黄柏、黄芩、大黄、栀子清上焦积火,引热下行从二便而去;滑石助栀子清利湿热,共为辅药。再配以桔梗清宣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散风清热功效。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牛黄清感胶囊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药物组成:黄芩、金银花、连翘、人工牛黄、珍珠母。

  重点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4.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鼻塞,流清涕等。

  5.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小儿宝泰康颗粒

  功效: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适应症:小儿风热外感,证见:发热、流涕、咳嗽。

  药物组成: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方解:方中连翘清热解毒,长于散上焦风热为君药。臣以柴胡、桑叶辛凉解表,疏风清热,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生地、玄参、紫草清热凉血,以防小儿病传变快,热入血分,贝母、桔梗合用以化痰利咽止咳,莱菔子既能消食导滞,又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清热,止咳化痰之效。

  重点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发热畏冷、肢凉、流清涕,咽不红者。

  3.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5.糖尿病患儿禁服。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适应症: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方解:方中柴胡疏散退热;黄芩清热袪火,袪上焦热毒;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葛根发汗解表,助柴胡解肌退热;水牛角苦咸性寒,清热凉血解毒,寒而不遏,且能散瘀;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清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釜底抽薪。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5.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玉屏风颗粒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适应症: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药物组成:黄芪、防风、白术

  方解:方中黄芪补肺益气,固表止汗,是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可增强固表止汗之功,是为臣药;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是为佐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固表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对肺脾气虚,肌表不固,自汗时出,以及气虚感冒,用之颇宜。

  重点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本品宜饭前服用。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参苏丸

  功效: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适应症: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药物组成: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陈皮、枳壳(炒)、桔梗、木香、甘草。

  方解: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