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发病率高,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中成药因服用方便而更受青睐,但中成药须辨证使用才有好效果。慢性胃炎中医常见辨证有以下几种,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饮食停滞证、胃阴不足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湿困脾胃证、湿热互结证、瘀血内阻证。
脾胃虚弱证常见的症状为: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
脾胃虚寒证常见的症状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
饮食停滞证常见的症状为: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保和丸(口服液)。
胃阴不足证常见的症状为: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玉竹颗粒。
肝气犯胃证常见的症状为: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逍遥丸。
肝胃郁热证常见的症状为: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丹栀逍遥丸。
湿困脾胃证常见的症状为: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
湿热互结证常见的症状为: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胃痛宁片。
瘀血内阻证常见的症状为: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元胡止痛片。
人参健脾丸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适应症: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方解: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山药、陈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当归活血养血。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附子理中丸
功效:温中健脾。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药物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重点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保和丸
功效:消食,到滞,和胃。
适应症: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药物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方解:
方中山楂消油腻肉积;神曲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面食痰浊之积;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和胃,燥湿化痰;连翘散结清热。诸药合用,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玉竹颗粒
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生津。
适应症:用于热病伤津,咽干口渴,气虚食少。
药物组成:玉竹。
重点注意事项:
1.忌辛辣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药2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逍遥丸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适应症: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5.儿童、年老体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丹栀逍遥丸
功效: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适应症: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药物组成: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白术(土炒)、茯苓、薄荷。
重点注意事项:
1.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服药一周后,症状未见缓解,或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孕妇慎用。
参苓白术丸
功效:健脾、益气。
适应症: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重点注意事项:
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严重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胃痛宁片
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制酸止痛。
适应症:用于湿热互结所致胃脘疼痛,胃酸过多,脘闷嗳气,泛酸嘈杂,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药物组成:蒲公英提取物、氢氧化铝、甘草干浸液、天仙子浸膏、龙胆粉、小茴香油。
1.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3.阑尾炎或急腹症时,服用本品可使病情加重,可增加阑尾穿孔的危险,应禁用。
4.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5.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6.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7.胃寒痛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遇凉则胃痛发作或加重,得温暖则胃痛减轻,喜热饮食。
8.本品含氢氧化铝。骨折患者不宜服用,这是由于不溶性磷酸铝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血清磷酸盐浓度降低及磷自骨内移出;能妨碍磷的吸收,长期服用能引起低磷血症;低磷血症(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慎用;本品有便秘作用,故长期便秘者应慎用。
9.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0.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元胡止痛片
功效:理气,活血,止痛。
适应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药物组成:延胡索、白芷。
方解:
方中延胡索辛散温通,既善于活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为本方之君药。白芷辛散温通,长于祛风散寒,燥湿止痛,为本方之臣药,助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全方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疼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