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内媒体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日本京都一名出生超过6个月的男婴因连续一个月食用混入蜂蜜的断奶食品,导致肉毒杆菌中毒死亡。
该事件成为日本自1986年有记录以来首例婴幼儿因进食蜂蜜而致死的案例。该男婴吃的蜂蜜本是“纯天然食品”,但为什么普通蜂蜜也会毒死人?肉毒杆菌是怎么跑到蜂蜜里去的?
普通蜂蜜或含致命性肉毒杆菌!
据报道,该男婴正处于断奶期,他的家人觉得蜂蜜是个好东西,就从今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每天给孩子吃10克蜂蜜!而专家表示,小孩子食用蜂蜜的剂量不能贪多,4岁幼儿的蜂蜜日服量也只在5克左右。
为什么该男婴过量食用蜂蜜就会导致死亡呢?原来,过量吃蜂蜜会提高肉毒杆菌感染的可能性,而肉毒杆菌偏偏就盯上了该男婴食用的蜂蜜,再加上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又差,对肉毒杆菌没多少抵抗力,所以病情就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1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蜂蜜,即使是年龄大点的幼儿、儿童,也要少吃。一旦宝宝感染了肉毒杆菌,可能会表现的没精神,舌头也会发硬,手脚渐渐失去知觉,如果发现孩子面部没有表情了,或者睁眼都很困难的话,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各位家长都看仔细了!
蜂蜜中的天然肉毒杆菌到底有多厉害?
肉毒杆菌喜欢在土壤、动物粪便中生存,也容易挥发在空气中,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浮尘和小液滴都含一定量的肉毒杆菌!蜂蜜虽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等营养,但却也是“肉毒”污染重灾区。那肉毒杆菌是怎么跑到蜂蜜里去的?
这就要从蜜蜂采蜜时说起了。酿蜜的主要材料花粉和蜜带生长在土壤中,被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非常大,蜜蜂将它们采回来后,直接带回蜂箱酿成蜂蜜,所以,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简直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肉毒杆菌虽然怕热,但其芽孢适应能力非常强,100℃高温杀菌也拿它没办法,再加上一些商家为了保存蜂蜜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连高温杀菌法都懒得用了。
因此,瓜妈再次强调,1岁以下的宝宝千万不要乱吃蜂蜜,即使是1岁以上的孩子,其自身机制虽可以更好地抵抗肉毒杆菌,但也不能“贪吃”,家长选择蜂蜜时更要看清来源,选择正规的蜂蜜产品。
宝宝一旦食物中毒,家长需要这样做!
带娃的时候,家长们千防万防,但宝宝食物中毒的现象还是很难避免。万一你家的宝宝出现食物中毒,家长们知道怎么做吗?
首先,发现宝宝有疑似食物中毒迹象,立即停止食用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并把这些食物保存起来,方便医生的诊断和分析;接着,看清楚情况,采取以下急救措施,缓解宝宝的中毒症状:
1、催吐:如在宝宝食物中毒2-4小时之内,且宝宝没有发生呕吐情况下,对宝宝进行催吐。催吐时可以用手指或者筷子刺激宝宝的咽后壁,让胃里残留的食物尽快排出。
2、灌盐水:当宝宝进食4小时以上时,可以通过给宝宝灌大量淡盐开水来稀释有毒物质,也可以配合催吐方法同时进行。
3、打120或直接送医院:当宝宝由于食用某种事物而发生严重中毒事件时,最快最根本的方法是直接打120,或者自己将宝宝送去医院治疗。
不只是肉毒食品,夏天这几种食物儿童不宜!
现在逐渐进入夏天,细菌开始活跃,宝宝极易发生肠道感染等症状。目前,绝大多数肠道感染都是因为宝宝吃了一些不该吃的食物。那么夏天宝宝还应少哪些食物?
NO1、冰淇淋
理由:含脂肪量高,难消化,宝宝吃上一点点就容易有饱腹感,影响正常进食。
NO2、凉茶
理由:夏天天气热,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喝一点凉茶。其实,宝宝并不适合喝凉茶,因为凉茶性寒,对人体脾胃有一定的伤害,宝宝夏天喝凉茶容易腹泻、肚子疼。
NO3、热性水果
理由:热性水果容易引起上火和体内湿毒,也不宜多吃,常见的热性水果包括桂圆、荔枝、桃子、榴莲等。
NO4、碳酸饮料
理由:碳酸饮料尤其是冰镇碳酸饮料,口感很符合孩子的胃口,但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糖分,食用过多容易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甚至导致肠胃疾病。
NO5、浓茶或咖啡
理由:咖啡中的咖啡因容易让宝宝的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感,造成情绪亢奋、烦躁等,还可能导致宝宝食欲变差、记忆力减退;浓茶中也含有咖啡碱,同样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NO6、坚果
理由:虽然坚果有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等作用,但坚果同样含有较多的油脂,热量非常高,夏天宝宝吃多了容易出现体内生热。常见的坚果有核桃、松子、瓜子、花生、杏仁、开心果等。
NO7、烧烤食物
理由:烧烤食物都是用油炸出来或碳火烤出来的,虽然色香味俱全,但含有较多致癌物质,应该少吃或不吃。
延伸阅读
研究发现,夏天科学喝水可以极大地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也让皮肤变得更加白皙,但很多爸爸妈妈总是在宝宝不需要喝水的时候“强行喂水”,该喝水时又错过饮水时机。正确的喝水频率、喝水量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