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6月21日,迎来“夏至”节气,至,是极的意音,意为日影长到终极,这天昼最长而夜最短。夏至过后,炎热的夏天就正式开始了。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消化等都会有明显改变。人经常会感到头昏脑胀、心烦口干、倦怠乏力等暑热症状。那么,应该如何从饮食上调理呢?
1民间饮食风俗
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谚语。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依然保留着各种有趣的夏至节日饮食习俗。
夏至面条不可缺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多吃面食,特别是面条,能养脑,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麦粥馄饨齐上阵
北方人夏至日吃面食,而无锡人则在夏至这天早晨喝麦粥,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皆宜的美味,夏日多喝粥能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不可多得的美味。
2消夏食物分好坏
夏天气温高、湿气重,人们常常出汗多,体力消耗大,所以常常食欲不振、浑身乏力、易上火。其实,吃对食物,能帮你舒服度夏;但若吃错了,反而更令你酷暑难耐,甚至引发肠道不适。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西瓜:营养丰富,含水量足,是补充人体散失水分的佳选。但西瓜吃多了易伤脾胃,脾胃虚汗、消化功能差的人应少吃,尤其是冷藏后的西瓜。
-苦瓜: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等多重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别吃太多,否则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应。
-毛豆:夏天正是吃毛豆的季节,适当吃一些能够预防因大量出汗和食欲不振造成的营养不良、体能低落,容易中暑等情况。
-热茶:饮用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腺的分泌,还可以利尿,有助于降温。
-冰淇淋: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多数还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反式脂肪,对健康不利。
-烧烤: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所的专家认为,高温烧烤会产生杂环胺,而杂环胺与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症等有关。
-冰镇饮料:夏日畅饮一杯冰镇饮料,虽是乐事,可如此一冷一热,肠胃很难快速适应,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少量喝一些冰镇饮料,让肠胃有一个适应过程。
-麻辣烫:路边摊的麻辣烫很难保证材料新鲜卫生,并且绿叶蔬菜反复煮,也会产生亚硝酸盐。夏天湿气重,最好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