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联用二甲双胍1000mg/d可显著改善血脂异常及其他大多数代谢指标;
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应发生于改善血脂异常之前。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代谢副作用,如近期一项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显示,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多达66%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脂异常。二甲双胍可改善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及胰岛素抵抗,而后者与脂蛋白代谢异常存在明确的联系。然而,对于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已出现体重增加和/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而言,联用二甲双胍对血脂异常的改善作用尚不清楚。
一项1月26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IF14.496)的研究中,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吴仁容教授等针对两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旨在针对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血脂异常的疗效,以及胰岛素抵抗在该药疗效中所扮演的角色。共有201名存在血脂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18-40岁)被纳入分析,这些患者被分入二甲双胍组(1000mg/d,n=103)或安慰剂组(n=98),治疗时间24周,并于基线、12周及24周接受了评估。研究主要转归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研究最初3天,二甲双胍的剂量为250mg,一天两次,分别于午餐及晚餐前服用;从第4天开始,二甲双胍或安慰剂的剂量增加至500mg,一天两次。研究过程中,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舒必利)剂量维持不变。
研究结果
▲LDL-C值:基线时,二甲双胍组与安慰剂组的平均差(前者-后者)为0.16mmol/L;研究24周时,这一数字为–0.86mmol/L,绝对变化值为1.02mmol/L(P<0.0001)。
▲治疗后LDL-C超标者比例:研究中,LDL-C≥3.37mmol/L被视为血脂异常的标准之一;治疗24周时,二甲双胍组的这一比例为25.3%,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64.8%(P<0.001)。
▲其他代谢指标:相比于安慰剂,二甲双胍还可显著改善体重、体重指数、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体重为例,二甲双胍组与安慰剂组的体重平均差从基线时的-0.60kg增加至24周时的-2.1kg(P=0.0007);然而,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无显著影响。
▲时间关系:二甲双胍对体重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出现于第12周,并在第24周进一步改善,而对血脂异常的改善效应在第24周时方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时间点早于改善血脂异常。
▲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研究中未出现低血糖;研究期间所有受试者的血乳酸水平、肝肾功及心电图均正常,无呕吐及乳酸性酸中毒的情况出现。
据研究者介绍,该研究为首项探讨二甲双胍改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所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绝大多数代谢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效应;另外,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异常的改善存在时间上的序贯关系。
研究者同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之处,如未能基于抗精神病药种类探讨其对血脂的影响、未对催乳素、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等指标进行监测等。然而,尽管存在上述缺陷,本研究清晰地表明(hasshownclearly),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