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健康用药 > 抗菌药能杀死细菌,抗病毒药能杀死病毒么?

抗菌药能杀死细菌,抗病毒药能杀死病毒么?

2017-05-16 来源:药物与用药安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病毒(Virus)是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一般把感染性疾病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如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性疾病(如沙眼)、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如斑疹伤寒)和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如梅毒)等。临床上以前两种病原体感染最为常见。

  细菌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在临床上最常见,但是二者的用药选择、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很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一、抗细菌感染性药物

  细菌

  细菌是什么?细菌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坏细菌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

  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被称作病原菌。病原菌根据革兰氏染色法能够被染色的成为革兰氏阳性菌,不能被染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如果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分类,又可分为球菌(又有单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之分)、杆菌(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等)和弧菌。

  细菌的一般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就医时,医生会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甚至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来判别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哪些抗菌药物比较敏感,然后再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对症下药,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C反应蛋白值偏高,出现任何一数值偏高,都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上述三项数值正常(或偏低),并伴有淋巴细胞值偏低,则提示可能是病毒感染。

  对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就是抗生素,临床中常见的扁桃腺化脓、猩红热、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等都需要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才会有很好的疗效。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又有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之分,所谓天然抗生素是指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的纯天然产品,未进行化学修饰,如青霉素、红霉素等;由于天然抗生素在药动学、药效学和毒理学方面的某些不足,把天然抗生素按照药物学家的意愿进行化学修饰,成为半合成抗生素,如临床常用的氨苄西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各类抗菌药物主要特点如下: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和美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孟多、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等)、头霉素类(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亚安培南、美罗培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等)等。本类药物抗菌谱较广,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由于细菌细胞内渗透压较高而导致细胞外水分大量内渗,最后细菌细胞膨胀裂解而死亡,故起到杀菌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种类。(扩展阅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本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可以口服,通过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同时在机体免疫系统作用下清除和/或杀死病原体。药物本身属抑菌药物。抗菌特点为对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效。肺组织分布浓度高,多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对血管内皮、胃粘膜刺激作用明显,可引起肝损害。(扩展阅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等。属于广谱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肽链延伸过程和终止过程多个环节,低浓度起抑菌作用,高浓度情况下导致细菌体内基本物质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起杀菌作用。由于本类药物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故除阿米卡星外,其他药物目前已较少使用。(扩展阅读:氨基苷类抗生素)

  4.氯霉素和四环素类:如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此2类药物属广谱快速抑菌药。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有关。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有效,由于其严重和较多的不良反应已较少使用。(扩展阅读:氯霉素类抗生素)

  5.喹诺酮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而至细菌染色体结构异常而致细菌死亡,起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绿脓杆菌有效,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可用于全身性各个系统的感染。由于其抑制细菌DNA合成,所以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应尽量少使用本类药物。

  抗细菌感染性药物种类多,品种多。相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菌细胞的结构完整,不需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结构差异大,这就给研发能够杀死细菌细胞的药物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故目前对于不同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来说,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选择疗效确切的抗菌药物还是很容易的,尤其在参考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但抗菌药物的用药要保证足量、有效。

  药敏片周围的透明带越大,说明细菌对此药物越敏感

  为保证抗菌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应尽量避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其措施包括:

  1.尽量减少细菌与抗菌药物的接触机会,非细菌感染尽量不用抗菌药物;

  2.使用时要选用敏感药,足剂量,足疗程;

  3.不断开发新药。

  细菌耐药性出现的原因:

  1.细菌本身的变异;

  2.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3.缺少联合用药;

  4.医学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耐药性的产生;

  5.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防病治病、刺激动物生长,抗生素属于动物生长刺激剂)也是细菌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抗病毒感染性药物

  病毒

  病毒(Virus)是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病毒由于没有细胞结构,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在胞浆内装配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体,以各种方式自细胞释出而感染其他细胞。目前,科学界公认的对病毒的定义是只能在活着的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感染源。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除非在病毒感染早期,否则抗病毒药物不易彻底清除细胞内的病毒,故抗病毒药物研究发展缓慢。

  病毒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如HⅣ)、烈性病毒(如狂犬病毒)。

  病毒的医学分类:

  1.呼吸道病毒及肠道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素;

  2.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

  3.狂犬病病毒与逆转录病毒:狂犬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

  4.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5.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V;

  6.其他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病毒性疾病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有:

  ①流行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

  ②慢性感性:乙型肝炎、艾滋病(AIDS);

  ③潜伏感染:疱疹性角膜炎、性病疱疹病毒与肿瘤有关:某些肿瘤,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宫颈癌。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病毒唑、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地昔洛伟、聚肌胞、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金刚烷胺、澳烯尿苷、病毒灵、阿糖腺苷、叠氮胸苷、二脱氧胸苷、更昔洛韦、疱疹净等。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尽量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不能彻底杀死细胞内的病毒,因为病毒是寄生于人体活细胞内,除非把人体细胞也杀死。其他类型的抗病毒药物一般是核苷酸(合成DNA、RNA或病毒的原料)的类似物,即假的核苷酸,混入细胞内,阻止病毒的复制,同时也能阻止人体细胞的正常复制,故抗病毒药物一般毒性较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