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作为一种免疫性的皮肤疾病,它的发作会使皮肤溃烂,对于患者的外在形象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天疱疮发病部位迁延至全身还有影响患者的健康,使其长期卧床。天疱疮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了解天疱疮的病因和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效的避免和预防。
目前认为天疱疮的病因比较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刺激等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专家介绍说,天疱疮主要分为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和红斑性天疱疮。天疱疮的基本损害为松弛性薄壁大疱及糜烂面,且不易愈合。寻常性天疱疮常先有口腔粘膜损害。对于天疱疮的诊断:取病情活动患者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检出天疱疮抗体。
1、增殖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种罕见的增殖型,并被认为是一种对寻常型天疱疮免疫损伤的皮肤反应形式。增殖型天疱疮的特点是松弛性水疱,变为糜烂,随之形成真菌样增殖或乳头瘤样增生,特别是在间擦部位、头皮或面部。早期损害为脓疱而非水疱,但迅速进展为增殖性斑块。
2、落叶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患者发生鳞屑性、结痂性皮肤糜烂,通常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即使是泛发的病例,也没有明显的黏膜受累。皮损常边界清晰、分布在脂溢性区域,如容易发生在面部、头皮和躯干上部。由于水疱非常表浅和易破,通常只见到结痂和鳞屑。疾病可能很多年局限在局部,或者可能迅速进展,在一些泛发性病例中可以出现红皮病性剥脱性皮炎。
3、红斑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是落叶型天疱疮的一种局限型。在一开始,“红斑型天疱疮”一词用来描述同时具有红斑狼疮和天疱疮的免疫学特点的患者,如在体IgG和C3在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和基底膜带的沉积,与循环抗核抗体同时存在。但是,实际仅有少数患者被报道同时患有两种疾病。
第一维解表毒,控制病情。找出患病的根本原因,从病因出发,消除表面毒素,使病情不再扩散,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第二维铲腹毒,深入病灶。病情被控制之后,进入第二治疗流程,深入到病情的根源,铲除体内病因。
第三维清血毒,清理余毒。第三步继续清理内毒,排除其余毒素。标本兼治。
第四维除脏毒,巩固疗效。最后进行稳固治疗,增强体质,使疾病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