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帕金森病在我国仍处于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率高、治疗率低的状态;因此提高诊断率及规范化诊疗水平,已成为我国帕金森病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据2016年交大一附院门诊帕金森病患者人数显示17000人次,有近百名帕金森病患者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恢复正常生活。
但是,据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帕金森病课题组通过其门诊病历、跟踪随访及入户调查等形式调查发现:目前仍然有近六成的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有30%左右的患者存在误诊或不确诊,72.1%的患者存在用药不规范治疗,60%的患者不了解手术治疗,其中近一半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生活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如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从而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漏诊现象。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预防并减少远期运动并发症,让患者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将越来越多;由于环境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原因,帕金森病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预计新增病患10万人/年,陕西省目前帕金森病患者人数达9万多人。
帕金森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会误诊,耽误病情,早期帕金森病诊断有哪些关键方法?
1、要有详细系统的病史资料和查体资料,寻找对应的帕金森病的特征和体征(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行动迟缓和姿势异常)
2、规范的抗帕金森药物疗效评测(美多巴冲击试验),短期住院由医生根据量表测评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改善情况。
3、辅助影像学等检查
因此早期症状轻微,帕金森病症状对生活、工作等负面影响有限,过于早期开始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对症状改善益处有限,却有可能面临近期药物不良反应和远期运动并发症的风险,效益小于风险,治疗可能“得不偿失”。对于帕金森病症状较显著,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要求较高,治疗得到改善的益处很可能大于风险,这才是开始治疗的合理时机。治疗开始时机的选择强调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同等程度的肢体震颤,对于一名退休的帕金森病患者和一名工作繁忙的中年帕金森病患者影响可能有显著差异。前者可以适当推迟开始服药的时机,后者可能要及时开始治疗了。当然开始治疗也应选择远期并发症风向较小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避免早期大量服用左旋多巴类制剂。
帕金森病的治疗在现阶段尚没有病因治疗方法,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帕金森病的症状治疗应遵循安全性、长期有效和稳定性原则。在确定帕金森病开始治疗时机时,需平衡疗效与不良反应、近期改善与长期并发症的矛盾,结合患者年龄、程度、类型、功能要求等多因素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