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的治疗应该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病情监测,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以及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的综合管理。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手段
今天我们主要针对口服降糖药物聊聊如何“精准”的使用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下面我们根据这些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和次数进行简要介绍:
磺酰脲类药物
常用药物: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亚莫利),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喹酮(糖适平)
这些药物适宜在餐前30分钟服用。磺酰脲类降糖药经口服吸收后需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降血糖作用,故在饭前30分钟服用为宜,用餐之后血糖容升高之时也正好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时候。
格列奈类药物
常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米格列奈(快如妥)
这些药物属于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常在进餐前15分钟服药,它的一大优点在于不进餐则无需服药。
双胍类药物
常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格华止)
这些药物宜餐后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是通过促使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发挥降低血糖的效果。因此类制剂一般是盐酸盐制剂,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故适宜在饭中和饭后服用,且此时服用并不影响其发挥效果。一般每天2~3次服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宜在餐前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嚼服。此类药物通过在小肠内竟争性抑制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的水解酶,降低并延迟小肠中葡萄糖的吸收,从而使饭后血糖升高的幅度下降。故餐后血糖升高控制不好的患者可选用这类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服用注意:
1、只有餐前或餐中服用才能及时产生治疗效果
2、只有主食(米饭,馒头等)摄入量较大的患者才有良好的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
3、由于该类药物可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延迟,经细菌酵解产气增多,部分患者可发生排气(放屁),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初始选择小剂量,每天2次服用。1周后,如无胃肠道反应则增加剂量并每天3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