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系我国中医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即使在现代制药工业极大发展的今天,中药丸剂仍是大众日常服用的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一、丸剂的分类
目前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涉及何首乌、苍耳子、雷公藤、艾叶、天花粉、麻黄、柴胡、番泻叶、合欢皮、丁香、菊三七、大黄、苍术、肉豆蔻、四季青、雄黄、朱砂、斑蝥、桑寄生、蛤蚧、穿山甲、蜈蚣、蛇胆、黄药子等。
此外,部分常用中药复方制剂也可致肝损伤,如用于清热解毒的防风通圣散、牛黄解毒片;用于止痛的六神丸、天麻丸、壮骨关节丸;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消银片;治疗皮肤病的复方青黛丸;治疗白癜风的白癜风胶囊、白复康冲剂;治疗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抗肿瘤的消核片、增生平、百消丹等。
二、中药引起肝损伤的原因
●中药本身的因素,中药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多样,或炮制不当引起有效成分、药理活性改变,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毒性;
●中药误用的因素,很多中药有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现象,容易造成误服而中毒;
●辨证论治的因素,中医治病的关键是辨证论治,辩证不准造成处方不合理,或没有经过辩证就用药,甚至不遵医嘱乱用偏方导致肝损伤;
●中西药合用的因素,中药和化学药不合理的合用,导致中药的药性与化学药物的药性相悖,则会产生肝损伤的可能性。
三、避免中药引起肝损伤的对策
●勿把中药当补品长期服用,以免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勿轻信民间偏方、秘方,临床发现很多病人服用偏方后出现肝损伤;
●已知有肝毒性中药尽量不用或者选用其它药物替代;选择经过炮制的中药,降低毒性;
●服用中药严格遵照医嘱,勿随意更改剂量、时间和疗程;
●如遇中药与西药联合用药,咨询医师或药师的建议,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出现肝毒性;
●中药服用时间尽量选择饭后30到60分钟内服用,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
●服用中药期间切勿饮酒,避免药物蓄积;少吃油腻食物;
●服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警惕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引起的肝损伤风险》的通报,再次警示我们应重视中药引起的肝损伤。
广大患者应摒弃中药“无毒”的观念,避免擅自用药,严格遵医嘱用药,慎用“滋补品”、“保健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正确配伍,确保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