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内科 > 大三阳发病时身体有哪些反应?

大三阳发病时身体有哪些反应?

2017-05-07 来源:肝大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新生儿乙肝病人在黄疸前期大多是有发热的现象,而少数的小儿则会有高热的情况,大多患者仅持续1—3日,而少数患者则要1周。会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呼吸道的症状。

  新生儿得乙肝疾病,疾病的恢复期一般是在2—4周内的黄疽会消退、ALT会下降到正常;而肝脏可在2—3个月内恢复原状。即绝大部分的小儿急性乙肝是完全可以恢复的,6个月内清除HBsAg,近80%抗HBs血清转换,1年内几乎均有抗HBs转换,如果新生儿出现持续的乙肝早期症状就应及时的去正规的肝病医院去进行检查和治疗了,以免小儿患者的病情会变得更加严重。

  1、新生儿患有乙肝疾病无黄疸的患者是远比有黄疸患要为多见,但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仅有轻度的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亚临床疾病;或是有食欲不振、恶心,低热、不适等非肝病特异症状;即使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也会因没有黄疸,也是有可能会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疾病的。

  2、新生儿乙肝病人在黄疸前期大多是有发热的现象,而少数的小儿则会有高热的情况,大多患者仅持续1—3日,而少数患者则要1周。会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呼吸道的症状。

  3、新生儿乙肝的症状也有肠胃道的症状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婴儿常会有腹泻,与胆汁中胆酸减少、消化功能的减弱有关。有的小儿有与肝区无关的腹痛,剧烈者可被误诊为胆道蛔虫症或急性阑尾炎。约有10%的病儿有肝症状的表现,在关节炎处或皮疹是比较多见的。还会有丘疹性肢皮炎,其表现为发热;

  4、新生儿乙肝患者的面部和四肢也会有红斑出现,—丘疹性的皮炎,不痒非复发性;但淋巴结会肿大;肝也会变大。在黄疸期尿色也会加深,这些症状可被细心的家长发现;还会出现巩膜和皮肤的黄染,大都患者的病情是比较轻的。而绝大多数的小儿患者的肝脏是肿大的,其年龄愈小,症状就愈明显;

  5、小儿患者的脾脏也常会有肿大的现象。有些小儿会出现颜面毛细血管的扩张、蜘蛛痣肝掌,因小儿肝脏的解毒灭活功能是比较低下,这些表现是不以能说明病情的慢性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恤的显著增高。

  所谓“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大三阳的病因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感染乙肝肝炎的病毒后必然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目前认为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尤其是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年龄特点决定机体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此时清除病毒能力差,因此容易发生免疫时受而慢性化,而成人免疫系统发育完整,很容易在短期内进行免疫清除,因而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时,亦可导致慢性肝炎,而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休系统时,以及在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下,可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即发生重型肝炎。

  大三阳的治疗

  慢性HBV携带者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及时进行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一)总体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措施

  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重视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发生应答与否或发生应答的时间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疗程、监测和随访时间,必要时可调整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类和核苷(酸)类似物。两者各有优缺点。IFN类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酸)类似物可通过直接抑制HBVDNA复制,进而改善肝组织学病变,延缓乙肝病情进展。其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炎保肝治疗

  肝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是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而如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有可能减少肝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五)促进蛋白合成药物

  马洛替酯:具有促进肝细胞RNA的合成及提高核糖体活性的作用,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六)抗肝纤维化药物

  目前还缺乏肯定有临床疗效的药物。可酌用冬虫夏草菌丝及丹参等活血化瘀中草药制剂。

  (七)免疫调整药物

  用药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八)对症支持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1、人血白蛋白、血浆低蛋白者可适当输注。

  2、维生素K1维生素K是肝合成因子Ⅱ、Ⅷ、Ⅸ、Ⅹ所必需的物质。有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可给予肌注或静脉滴注。

  3、维生素病情重或不能进食者应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安达美)。

  4、门冬氨酸钾镁。镁和钾对维持肝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门冬氨酸在三羧酸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加鸟氨酸循环。

  5、其他药物治疗葡醛内酯(肝泰乐)、肌苷、能量合剂均可应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