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胡萝卜素增高引起皮肤黄染的表现,算不上真正的疾病,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大量或持续食用多种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一旦造成血清胡萝卜素异常升高,就会使胡萝卜素沉积于皮下组织而引起皮肤黄染,即“假性黄疸”。胡萝卜素富含于胡萝卜、柑橘、红薯、南瓜、木瓜等食物中,另外,土豆、玉米、西红柿和辣椒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
假性黄疸与由肝胆疾病所致的“真性黄疸”区别很大,鉴别点包括:
1、“假性黄疸”主要以手掌、足底和耳后的皮肤黄染明显,而其他部位的皮肤黄染轻微;而“真性黄疸”则为全身性皮肤黄染,均匀分布。
2、“假性黄疸”无巩膜黄染;“真性黄疸”巩膜黄染十分明显。
3、“假性黄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食欲减退及其他不适;“真性黄疸”患者常有右上腹部疼痛、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症状。
4、“假性黄疸”无肝肿大和肝区压痛;“真性黄疸”可见肝肿大并有肝区压痛。
5、“假性黄疸”血清中的胡萝卜素升高,胆红素水平正常;“真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但胡萝卜素水平正常。
一般情况下,“假性黄疸”有自限性,无需特殊治疗,只需饮食调理即可,如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多喝水,促进血清中的胡萝卜素的排泄;如果黄染程度较重,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次100微克,每日或隔日1次,以促进黄染消散。经过上述调理或治疗,“假性黄疸”所致皮肤黄染大多在2-3周内可消退,不留后遗症,预后良好。
丙肝这个“隐匿性杀手”,其危害并不下于乙肝。相对于乙肝,由于人们对于丙肝认识的薄弱,丙肝更容易发展成为肝癌。
丙肝和乙肝一样,传染性很强,主要有三条传染途径:即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相对来说,我国乙肝发病率比较高,丙肝发病率要少一些,而西方国家丙肝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多,乙肝发病率相对来说要少一些。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丙肝漏诊率高达90%,而丙肝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率却远超乙肝(<10%),达到50%~85%。
丙肝尚无疫苗预防,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而许多患者其病毒就潜伏在体内,不仅自身的健康风险巨大,同时也是威胁社会公共卫生的隐患。在治疗上丙肝要比乙肝好治得多,因为治疗丙肝有特效药,因此大部分人通过药物治疗都能治愈,而治疗乙肝没有特效药。据有关资料报道丙肝的治愈率达到70%~80%。但值得提醒的是,丙肝虽然有特效药,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的,愈后要比乙肝差得多,而且更容易发展成严重的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为丙肝的症状与乙肝极为相似,如疲劳,反胃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一旦发现肝功能不正常,除了检查有没有患乙肝外,别忘了检查有没有患丙肝等肝病。有少数患者,既患有乙肝,又合并患丙肝,重叠感染,很容易漏诊。现在单位体检,乙肝三系检查都比较重视,而丙肝抗体检查往往不会列入体检项目,其实丙肝也和乙肝一样很容易传染,有些肝功能正常的丙肝患者,是献血检查时发现的。对于丙肝不管肝功能正常还是不正常,一旦确诊就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