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复发率高,每年6个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人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累积复发率为17%,25%~33%的卒中患者将在3~5年内再次发作。不仅复发率高,中国卒中负担也重,目前中国卒中患者至少700万,2013年卒中住院总费用高达590.46亿元;2012年为445.51亿元(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卒中发生和降低复发率,尤其重要。
指南推荐卒中防治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难治性疾病,是全球人口致残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复发率高,而合理的预防手段是减少卒中发生的有效方法。研究显示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的初发和复发。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复方制剂。我国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卒中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一级预防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大于76%的卒中是首发事件,因此一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对于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的患者,除非有禁忌证,否则术前术后都应该使用阿司匹林。
糖尿病: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低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作为卒中一级预防有效性尚不明确。
房颤:对非瓣膜性房颤且CHA2DS2-VASc分数为1的病人且出血并发症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应适当选择使用抗血栓制剂、抗凝药物或者阿司匹林。
卒中二级预防
我国脑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且缺血性脑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各国指南均指出,脑卒中或TIA患者规范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改善临床预后。
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及治疗策略
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HPR)
不同个体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很大,低反应或无反应者经治疗后测得的相关实验室血小板功能与未经治疗者相近,故最早将其称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近年多以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降低或抗血小板治疗后高反应性取代“抵抗”的概念。
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高(即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血小板活性抑制不足),可能具有较高的血栓事件风险,引起缺血性事件。
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低(即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血小板活性抑制过多),可能引发高出血风险,引起出血性事件。
联合用药:双抗治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均优于安慰剂或阿司匹林单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优于安慰剂,因此,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三联治疗显示:心血管病研究表明,PCI后HPR患者在双联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西洛他唑可显著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但临床获益还需进一步验证。
小结
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联合双抗比单药治疗卒中效果更好,小血管病患者或腔梗患者西洛他唑比阿司匹林更安全,对于糖尿病合并多种其他疾病的患者双抗比单药治疗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