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保健 > 健康用药 >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如何各个击破?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如何各个击破?

2017-04-20 来源: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便秘可出现应用阿片药物的初期,并持续存在镇痛治疗的全过程。常出现下述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种组合: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

  在临床上,防治不良反应与镇痛同等重要。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药或药物组合的药理作用,必须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什么是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即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反应。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药物过量时药物作用的延伸,是可预知的。

  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生物效应。

  特殊反应:与药物作用无关,不可预计的不良反应。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一览: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90%);自主神经系统:口干症、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中枢系统症状:嗜睡、认知能力下降、幻觉、谵妄、呼吸抑制、肌阵挛、颠痫、痛觉过敏;皮肤症状:瘙痒、多汗。

  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

  主要发生在用药初期、暂时性或可耐受、便秘可长期持续存在。

  副作用持续时间:

  短时间(7~10天):产生耐受,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镇咳,尿储留等症状。

  中度耐受(数月到1年):出现心率减慢,瞳孔缩小的症状。

  长时间:不产生耐受,便秘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何鉴别不良反应?

  排查用药,发现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排查阿片类药物以外的临床因素。

  提示:如果一个病人使用一个稳定剂量阿片类药物的情况下,出现新的不良反应,很少是由此阿片类药物单独引起的,应全面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和解释。

  各个击破——便秘的处理方法:

  便秘可出现应用阿片药物的初期,并持续存在镇痛治疗的全过程。常出现下述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种组合: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

  便秘的病因:

  1.肿瘤直接原因:肿瘤阻塞肠道、肿瘤压迫肠管、神经、脊髓损伤、高钙血症。

  2.药物:阿片类药物、化疗药、止吐药。

  3.肿瘤间接原因:虚弱、进食量减少、脱水、肠蠕动减弱、体力差、意识不清、住院治疗,排便环境改变。

  4.电解质平衡紊乱。

  预防:

  多饮水,饮食:含纤维食物、蜂蜜、银耳……,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适当活动,腹部按摩。

  便秘的治疗阶梯:

  第一阶梯:刺激性泻剂+/-软化剂(液体石蜡,多库酯钠、新清新宁片

  第二阶梯:刺激性泻剂+渗透性泻剂、新清宁片+福松/乳果糖

  第三阶梯:采取直肠措施(栓剂、灌肠)、甘油灌肠剂

  便秘的防治药物分类:

  恶心呕吐

  发生率约30%。一般发生于初期,多在4-7天内缓解。恶心呕吐应首先排除其他原因:便秘、脑转移、化疗、放疗、高钙血症。

  治疗

  轻度恶心:维生素B610~20mg;胃复安5~10mg;氯丙嗪12.5~25mg,Bid或Tid

  重度恶心:恩丹西酮8mg,PO;呕必停5mg,PO;氟哌啶醇50mg/次,Bid或Tid

  嗜睡

  镇痛理想后的表现,少数患者最初几天可出现思睡及嗜睡等过度镇静的不良反应,数日后可自行消失,少数情况下可持续加重,应警惕药物过量中毒及呼吸抑制等。此时应排除其他原因:中枢镇静药、高血钙。

  预防:初次剂量不宜过高,调整计量25%~50%幅度逐渐增加,老人应注意谨慎用药。

  治疗: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用其他镇痛药物、改变给药途径等。必要时可给予兴奋剂:咖啡因100~200mgPO、哌甲酯5-10mg(早、午用)、右旋苯丙胺5-10mgQD。

  尿潴留

  发生率低于5%,老年男性前列腺腺增生患者容易发生,同时使用镇静剂患者发生率高达20%。

  预防: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治疗:膀胱区按摩、流水诱导、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导尿。

  眩晕

  发生率约6%,主要发生于治疗初期,轻度眩晕可在数日后自行缓解,晚期癌症、老人、体质虚弱、贫血者易发生。

  预防与治疗:初次剂量不宜过高,特别是易发生者应谨慎。可使用抗组胺类药:苯海拉明25mgPO、甲磺酸倍他司汀1~2片bid或tid治疗。

  瘙痒

  发生率低于1%,皮脂腺萎缩的老年患者、皮肤干燥、黄疸、糖尿病等易发生。

  预防与治疗:注意皮肤护理,使用润肤露、凡士林等保持湿润;避免搔抓、刺激;内衣质地松软,尽量使用纯棉制品。可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或0.1mg以下小剂量纳洛酮来治疗。

  小结

  (1)心中有谱:才能知道,想到;

  (2)细致排查:排查合并用药,临床因素;

  (3)积极预防:关注“个体化”的高危因素,预防用药;

  (4)科学处理:结合患者特点,给予对症处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