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生活和美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在逐渐重视着健身、运动和减肥,虽然每星期坚持有规律的锻炼和运动,但是你的运动方式究竟科学吗?
根据统计,医院急诊中有很多由于运动损伤而就诊的患者,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引起的运动受伤越来越常见。在急诊中大约有7%~22%的患者是由于运动而受伤,这么高的发生率几乎与交通意外、工伤事故接近。
竟然有这么多的人因为运动损伤而去医院!
运动损伤的部位按发病率高低排位: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腰部、手指和等部位,后果严重的部位是颈腰椎损伤(头朝下的跳水、举重杠铃挤压胸椎等)。运动创伤类型以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为主,占80%~99%,骨折脱位占1%。
虽然不是所有的运动损伤都会危机生命安全,或者导致残疾,但是积极预防运动损伤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要为了减肥而损伤了自己的关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科学的运动原则,一起来预防运动受伤吧!
科学的健身锻炼方式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运动是为了缓解压力,减肥以及促进健康,因此运动应该降低竞争性、增强娱乐性,主要是为了享受运动的过程。同时选择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争取可以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的计划运动强度,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并且做到运动锻炼当成吃饭睡觉一样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尽量做到不中断。
不要忽视小病小伤
大部分的慢性损伤是在健身运动中对运动量的安排不够合理,导致了身体局部过于疲劳,最终演变为过劳损伤。也有一部分人在健身中有一次性的急性损伤,但是并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或者是治疗损伤后没有完全康复就开始恢复运动,最终发展成为慢性损伤。因此,在健身运动中要特别注意对急性损伤作及时准确的治疗,并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健身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掌握好运动量,避免各种组织劳伤的发生。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运动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性懒惰。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弹性,还可以提高运动器官的技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在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健身训练,身体的机能可以在20~30秒内发挥出较大的工作效率,而内脏器官则在2~3分钟才能发挥较大的工作能力。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影响运动表现,而且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休克的现象。因此,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健身运动其潜在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运动间歇需要休息
在看一些健身方案或者指导的时候,你一定会注意到各个动作之间都会说休息xx秒(一般是几十秒或者几分钟不等),别忽略这小段的间歇休息时间。在健身运动中,这小小的休息能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
另外,放松应根据健身项目特定来进行。如侧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隙期可做一点下肢的练习。这样可以改善血液供给,使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对于消除疲劳及有效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
运动锻炼后的休息
健身锻炼后通过拉伸放松方法使得体温,心率、呼吸、肌肉的应激反映恢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这种锻炼后的恢复与锻炼前的热身运动同等的重要,对于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不同的健身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活动,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紧张充血,恢复更快。
局部负荷不要过重
做力量训练时,负荷过于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损伤。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容易引起骨损伤;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则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因此,在健身训练中应尽量避免单调的锻炼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容易拉伤的部位要加强锻炼
运动中肌肉、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较为多见。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防止肩关节损伤应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锻炼。因此有意识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对预防损伤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
健身者选择安全的场地、设备、装置,了解健身的器具、设备是否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检查。空气要流通。
选择合适的服装鞋物
健身者根据需要选择运动鞋,最重要的是注重功能性,要适合运动项目和运动环境。合适的运动鞋可以降低30%的受伤风险,如果鞋不合适,脚长期受到不正常的压力,轻者磨出血泡,严重的可能导致膝、踝、脚趾关节及肌肉的损伤,甚至永久性的结构畸形。
其他注意事项
吃得过饱或者过饿的时候都不适宜做健身运动。不应该在运动时吃东西或者咀嚼食物,例如口香糖等食品。疾病急性期停止锻炼,慢性病注意自我监测。
在每次运动的时候都要谨记这十点原则,在运动减肥的路上要持久的坚持下来~好身材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