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儿科 > 0-1岁家长如何对早产宝宝实施早期训练

0-1岁家长如何对早产宝宝实施早期训练

2017-04-19 来源: 儿科医生鲍秀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新生儿期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为了预防高危儿发育异常,父母应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干预指导。

  1、新生儿期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1~3个月

  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

  2)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

  3、3~6个月

  1)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3)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4)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4、6~8个月

  1)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2)经常叫婴儿名字,说家中物品名称,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婴儿发“baba”、“mama”等语音,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3)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5、8~12个月

  1)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丰富婴儿语言环境,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应答,懂得挥手“再见”。

  3)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4)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