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为什么要清洁?皮肤用什么清洁?皮肤怎么清洁?今天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皮肤护理--清洁篇,揭开清洁类化妆品的面纱。
一、皮肤为什么要清洁?
清除各种粉尘、化学刺激物、过敏物和微生物
清除脱落坏死的细胞
表皮基底层细胞会随着新生细胞的生长而逐渐上移,依次经过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终成为角质层到达皮肤表面,美眉们平时说的“去角质”,就指去掉最外层的角质层。表皮更新周期为28天,因此一般一个月去一次角质就可以了。
清除汗液
正常分泌量的汗液和皮脂,在皮肤表面混合后形成皮脂膜,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大量出汗后,汗液与皮脂比例失调,皮脂膜被破坏,则对皮肤的保护能力下降;而且,微生物堆积繁殖,分解汗液成分后产生有毒物质、产生异味,严重的可能引起毛囊炎、疖肿、皮炎等。
清除皮脂
附着在皮肤黏膜表面的垢着物,影响皮肤黏膜、毛孔、汗管的通畅,阻碍皮肤黏膜正常功能的发挥。皮肤污垢的组成包括脱落的角质层细胞、皮脂、汗液、皮肤表面微生物、粉尘及各种化妆品残留。
二、皮肤用什么清洁?
清洁类化妆品的成分
1)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亲油基团,发挥吸附、乳化、发泡、润湿等作用。看一下产品背面的成分,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氯乙烯烷基碳酸钠、月桂基磺基琥珀酸酯二钠、月桂基甜菜碱、椰油酰甘氨酸钠等就是表面活性剂了。
2)保湿剂:减少皮肤表面损伤、保留水分及修复皮脂膜。甘油、尿素、乳酸、胶原蛋白及神经酰胺等都属于保湿剂。
3)活性添加剂:多是植物和中药提取物,如芦荟、海藻、薄荷等。
4)防腐抗菌剂:用于杀灭、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延长产品使用时间,如苯甲醇、咪唑烷基脲等。
5)其它:诸如香料、着色剂等
清洁类化妆品的分类
清洁类化妆品是借助于溶液中或乳剂中活性剂的润湿、清洁、乳化及发泡等性能,从而把滞留于皮肤及毛发上的油腻污垢洗掉。常用的有:香皂、洗面奶、磨砂膏、花露水等。
1)皂类:皂类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清洁剂。肥皂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是由7世纪的古埃及皇宫里的一名腓尼基人厨师偶然发明的。它是由脂肪、油脂及盐类组成的PH为9.5-10的碱性物质,非常容易破坏皮肤角质层,并且使天然保湿因子丢失,因此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改良后的皂剂如美容皂等因为添加了羊毛脂、甜杏仁油及甘油等,可以减轻皮肤干燥症状。
2)合成型:由表面活性剂以及保湿剂、粘合剂、防腐剂等人工合成的清洁剂,性质温和,刺激性较肥皂明显减少,如洗面奶、沐浴露等。
3)抗菌型:为含有抑菌成分的皮肤黏膜清洁剂,因此除了清洁,还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
洗面奶分类:
1)泡沫型洗面奶:即表面活性剂型,通过表面活性剂对油脂的乳化能力而达到清洁效果,对水溶型污垢清洁能力比较强,但刺激性也大。
2)溶剂型洗面奶:通过油与油的溶解能力去除油性污垢,适合油性皮肤去污。
3)无泡型洗面奶:这类产品结合了以上两种类型洗面奶的特点,既加入了部分油类又含有部分表面活性剂。
三、皮肤怎么清洁?
1.洁面时,先用清水润湿面部,取少量产品置于掌心,后均匀的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涂抹于面部并轻轻按摩。
2.磨砂类洁面剂避免适用于眼周,鼻窝处由外向内画圈,其余面部由内向外画圈轻轻按摩。油性皮肤每2周用1次,干性皮肤每月用1次,中性或混合性皮肤2-3周用1次。
3.一定不要用力搓洗,一是防止皮肤松弛,二是防止皮肤屏障过度损害。
4.同一时期不要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产品;如果产品合适,则也无需更换,因为皮肤对不同类型的妆品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但一段时间更换一种产品也是可取的。
5.青春期适合选择控油兼保湿的洗面奶,而30岁后由于皮肤水油平衡,洁面剂则以保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