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健客资讯 > 咨询诊疗 > 儿科 > Baby的0-3岁为何无比重要?

Baby的0-3岁为何无比重要?

2017-04-12 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联盟
摘要:经过敏感期的学习之后,幼儿的心智水平便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研究,0~3岁孩子的敏感期有以下特点:

  1.语言敏感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时,孩子就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成人都不能很快地学会一门语言,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这正是因为在幼儿成长的敏感期内,孩子具有很强的语言敏感性。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2.秩序敏感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因为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幼儿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父母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而当孩子不能够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孩子的智能也会因此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3.感官敏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来吸收周围事物。据此,父母可以通过玩具、音乐来使孩子的触觉和听觉器官更加敏锐,引导孩子产生智慧。

  4.细节敏感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

  (1)行走敏感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学会走路是他第二次降生。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练习行走,包括上、下台阶,走平衡,走弯路等。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内心对行走有着深切的欲望。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

  (2)手的敏感

  蒙台梭利认为手是最活跃的,手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手的活动和学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也叫礼貌行为敏感)

  两岁半的孩子会有明确的交流欲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与父母交往了。他们会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向往群体活动,向往与其他孩子交流。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此外,0~3岁孩子还对书写、阅读、文化、音乐、数学等具有相当的敏感性。

  一、在3岁前,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建立依附关系的人,而不是培养适应能力。

  每个母亲,初为人母时,都是惴惴不安甚至是惶恐的。不仅仅是出于对这个小孩的爱,更出于对我们人类发展的不了解。自己的生命开始和另外一个生命捆绑在一起,还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就要去对另一个生命负责,这是一种压力。有些妈妈在这样的黑暗中看到成长的那缕曙光,看到自己要去的那个方向。可也有妈妈开始退缩,开始放弃母亲的权利和职责。

  我见到很多让老人主导或者阿姨带孩子的妈妈,她们推诿的原因各色各样。无非经济、家庭矛盾、自身的身体等等原因。我尊重这些妈妈的选择,也理解个中的不易。只是面对这些孩子时,我的心情会很难过。金子般重要的三年啊。佛家说因果,“凡人怕果,菩萨畏因”,等孩子到某一年龄的时候,你想改变那个果,是很难很难的,需要种下更多的善因,才能结出善果。

  3岁前的孩子,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里,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的身体,他都不会使用。他先要绑定一个人作为他的镜子,在这个镜子里他看到这个世界看到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和孩子的绑定关系没有做好,这个孩子长大为成人之后,也会在人际关系中去寻找被绑定的人。

  通常,孩子会选择妈妈作为那个对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会在孩子3岁前觉得失去了自我,被捆住手脚没有自由的原因。但请你坚信,这个过程是孩子必须的,也是短暂的。好好享受这段时间,给够了,孩子就能很好的与你分离。你和他一起,用爱用欣喜用无限的好奇相处,这种绑定将是你一生值得回忆的一段温暖岁月。

  二、在3岁前你所做的一切,无法立刻看到效果,他缓慢释放在整个人生中。

  有的人看了上一条或许要说:“没那么严重吧,我们家小区很多孩子都是老人24小时带的保姆带的,个个阳光灿烂身体健康。该走的时候走该跳的时候跳。3岁前又没有记忆的,也不学东西,反正是长身体,没关系的。”好吧,我无法用你肉眼可见的答案来说服你,作为专业老师的我们是可以凭气场感觉来感受到那个孩子的状态,可这又是很难言表的。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可前者的时间长度远远要超过后者,在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叫做人。于是我们转向更容易看出来好坏的做事,教孩子学会一些技能,展现一些才华。我们的教育已经培养了太多技能专家,太多争取荣誉的机器,却少有人将自己的使命寻找到,用内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灵魂进入骨髓的使命。3岁前,6岁前,就是这样一个无法迅速看到结果,却极其重要的培养内在力量和弹性自我的时刻。那个主要抚养人的内心要有很坚定的理念和对教育的了解才能守得住。

  三、在3岁前,孩子需要的是身体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3岁前孩子是图景化学习,应该将孩子的发展能量用于行动而非思维中。这一条规律,对于目前急躁的中国社会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思维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学习知识,他是更广义的,包括讲大道理,讲孩子没有通过他自身体验无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词汇形成的大道理。

  比如“这个东西里面有添加剂,吃了会身体不好”,什么是添加剂?如何不好法?这些都是孩子无法理解的,他听到这个话后的第一反应是尝一下。那该怎么办?成人用行动决定,这是家庭中的权威感,妈妈不买,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讲大道理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烦而给孩子无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样的,是偷懒教育,是成人没有办法的一种能量宣泄。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尝试的勇气,嘴巴里说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这样危险的”“弄到水要着凉的”“宝宝好孩子不跳的”……面对此,我只能深深的叹气。在保证孩子不会受到大伤害的前提下,3岁前让孩子自由的探索实在是太重要了。

  四、在3岁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爱,而不是过多的物质。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们穿得越来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来越新潮。可我耳朵里经常听到的声音还是“我家有这,你没有吧”“我让我妈妈买一个,哼”。人类的欲望是最容易膨胀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满足越容易失去满足感,靠外在物质的满足没有止境。

  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孩子内在的爱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对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妈妈送的礼物能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却无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爱。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质上能够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关爱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养孩子的内在。减少物质的给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五、在3岁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来学习,我们无处遁形。

  中国俗话说3岁前的孩子是没有记忆力的,这也使得很多人觉得3岁前只要把孩子身体带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这样,大自然的进化论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华时光,作为高于动物的人类,难道真是这样低能吗?

  实际上,这三年对于人类来说,上天赐予了最神奇的宝贝,就是超强的感觉器官,这使得我们具备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学习说话不是当时立刻学会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语和反复吸收模仿中学会的。同样的,孩子对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学习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更为神奇的是,当你很想休息推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更粘着你,似乎他读懂了你想推开他的心思而不愿离开。我时常建议全职妈妈们不要请阿姨,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懒得动,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会影响孩子也会使得孩子过于自我中心。如果妈妈们常常闲的没事情做,孩子就会“妈妈!妈妈!”的呼唤你,以填补你内心的无聊。而当妈妈真的很忙碌,告诉孩子我在做什么,你可以等一会儿也可以来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会同意。这就是因为孩子强大的感觉器官能触及到我们的内在,我们所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我们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欢家里带孩子的那个人的某个方面,那就不要让他带你的孩子,因为孩子迟早也会具备这点。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个特质,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努力修行改进,否则孩子无法避免这样的轮回。

  六、在3岁前,孩子有成为一切可能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长你自己。

  所有的教育都将是自我教育,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除非他自己内在想改变,我们只能提供适度的帮助和耐心的等待。

  但我们能决定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愿意改变吗?

  我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吗?

  我们自己的人生将要走向哪里?

  我们的成长就是孩子脚下的那一块基石,孩子将垫着这块石头,看到更远的地方。

  那么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这一关键阶段,应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一种无限耐心的爱

  人的成长都源于本能,它既是一种生物性的,又是一种文化性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也不可能仅仅靠食物就可以。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放下所有娱乐、休闲和其他的琐事,把疼爱、照顾孩子当做最大的事情,使孩子获得尽可能多的温暖、安全、宁静。

  2.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客观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时刻留意孩子敏感期的到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

  父母要尽自己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以保证孩子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因为,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孩子很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从而在行为中形成自律。比如孩子对音乐、美术或者书写等出现兴趣的时候,父母就要给孩子准备相应的材料,营造相应的环境。

  4.适时放手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太多干预,并适时予以协助、指导。比如,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也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另外,更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5.尊重孩子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应该具备的观念。

  经过敏感期的学习之后,幼儿的心智水平便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蒙台梭利说:“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避免孩子错失一生仅有的一次特别生命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资讯频道右侧轮播#)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